危机与突破:困则思变
2007年,市区国商大厦三期扩建后最大的一次调整到位,新增营业面积1万多平方米,引进劳力士和欧米茄名表,“精品馆”扩容,“中高档商场”引领市区顶级消费的定位和功能基本确立。
同样,2007年,以打造“时尚润和”为目标的润和购物中心也再次出手,两次大调整后引进78只时尚品牌:“经过这次调整,我们认为商场已成功完成从‘润和现象’到‘润和品牌’的跨越,‘润和百货’品牌初步确立。”润和购物中心副总王国钧说。
咸亨集团开发的“咸亨新天地”,目标不仅仅是要成为外地游客的天堂,更要让它成为绍兴夜生活的休闲地。
大手笔投入和提升的背后,是一场不进则退、时不我待的角逐。
“2007年,市区25只商贸项目计划总投资48.6亿元,24只商贸项目列入了全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就属于商贸扩建重建项目。”市商贸办主任徐建校表示,去年以来,服务业建设项目增势强劲,其中商贸项目尤为突出。这么多企业以如此大的手笔投入商贸、突破创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堪称历史之最。
要让不可想象的事成为现实,原因其实很简单:危机孕育突破。
曾几何时,市区商贸企业似乎一夜间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内忧外患,双重挤压”。内忧,是因为一些新型业态及大型连锁品牌的不断入侵。外患是缘于消费的分流:县域商贸的异军突起,沪杭商贸的恃强分羹,每年都有大批的消费者从绍兴商家的眼皮底下溜走。
困则思变。
绍兴企业家的视野与胆略在市场经济的冲刷浸润中入骨三分。
正如一位老总所言:“不变即死。我们没有退路,除了利益,还有责任。”
不能否认,人们对绍兴城区的中心商圈功能一直有着很深的情结。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局限,这几年市区商贸业的发展却并不凸现其功能。
“生产和流通,本来应该是车和马的关系,即由马来拉动车,而不是车来拉动马。但绍兴由于商贸流通业的长期滞后,多年来一直是车带马,而不是马带车,即流通落后于生产、消费落后于经济。”曾对绍兴商贸现象进行过专题研究的市委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宏翔这样比喻。
市区商贸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虽然有着自身经营理念的局限,但不可否认,发展空间的制约,也是障碍之一。“解放路寸土寸金,市区商贸业的发展成本太高。”
仍以国商为例,两年扩建两次,面积实现翻番,但国商人仍觉得提升的空间不够。如现在劳力士专柜的位置原先是出租给中信实业银行的,为引进劳力士品牌提升商场品位,不惜牺牲眼前利益收回房子,再优惠让劳力士品牌使用。
“懂得退与让,懂得小利与大益的权衡,这不单意味着企业经营者个人的‘算账能力’,更昭示着现代商业企业视野的进步、眼光的卓越。”杨宏翔如此评价。
追赶与超越:县域商贸的崛起路径
2007年,总投资4亿元、全国县级城市中单体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上百“万和城”的崛起,为阐述这股力量的存在做了一个有力的注释。
“万和城”的崛起,称得上上虞“商贸活市”的标志性成果。2007年,上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达到96亿元,三产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6%。
同为经济强县的诸暨,不仅杀出一匹连续四年荣登绍兴商贸企业销售额榜首、连续两年名列中国服务业500强的商业“黑马”雄风集团,而且一年之内集中推出华东国际珠宝城、华东国际汽配城等全国关注的商贸巨舰。诸暨店口,这座著名的“五金之镇”,已全然跳出原先的定位,以投资数亿元的“铭仕广场”与“华东国际汽配城”两大商贸项目,奠定了“诸北小城镇”的发展路径。2007年,诸暨商贸服务业千万元以上建设项目达36个,投资总额达57.16亿元。
绍兴县则通过“总部经济”的培育,倾力打造“现代商贸之城”。
县域商贸气候的形成与地方产业密不可分。如诸暨的华东国际珠宝城、华东国际汽配城,均为借业崛起,并带动零售。上虞则依托建筑产业优势提高了消费集中度,为商贸繁荣打下基础。
“绍兴县域商贸的异军突起,有其必然性。”杨宏翔告诉记者,绍兴县域经济特别发达,上虞、诸暨、绍兴县都是全国闻名的百强县(市),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商贸业依势崛起的基础。另外,绍兴城市发展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就是市区和县城人口总量差别不大,而各县乡镇和各县城关的人口密度同样差别很大,这种人口密度的均衡性给县域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2007年,全市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24.62亿元,其中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90.81亿元,以较强消费实力作支撑的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走在全省先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县域商贸企业的攻“城”扎“村”。
培大育强:企业的自推和政府的助推
市区的国商,诸暨的雄风,上虞的一百……这些商贸龙头之所以能强势崛起,关键在于他们的视野和目标。诸暨雄风集团已接连在安徽和重庆兼并收购企业,连开两家跨省连锁百货企业的蓝图已经绘就。上虞的龙头“一百”和“大通”,不仅在本地各以十几万平方米的超大地盘“狭路争雄”,而且都有心把扩张的巨掌伸向绍兴市区。市区国商大厦老总孙永明也表示,目前正在酝酿跨市区扩张战略。
透过这些扩张战略,我们看到了企业做强做大的目标和视野。
“衡量一个地方的商贸活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首当其冲。”市商贸办主任徐建校表示,“培大育强”是下一阶段我市商贸业的主要任务。2008年,将重点培育20家商业零售企业、20家特色餐饮企业、10家连锁经营企业和10家休闲服务企业。而要做到培大育强,企业的自推和政府的助推缺一不可。
眼下,市里正在起草《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业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从商贸设施建造、引进知名品牌等提供政策扶持。
“相对而言,县域商贸加速发展,跟当地的区域空间优势是分不开的。商贸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必须有一个培育周期,而以市中心商圈的土地成本,显然难以支撑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市区商贸业做大的一大制约因素。而通过新商圈的集聚和建造,则可以降低企业扩张的成本、拓展商贸空间。”徐建校说。
市委党校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宏翔也表示,“一直都说市区的解放路拥挤,市区的商业空间狭隘,那怎么办?难道市区的企业不扩张、市区的商贸不发展了?当然不是。通过拓展一个全新的领域、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可以为商贸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当然,这步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去推动、去引领,很高兴市政府已经着手在做这步工作,迪荡商圈就是市区未来的商业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