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去年9月,绍兴市两级法院发布公告,面向全省选调27位法官,这几乎是浙江最大规模的一次法官选调(本报2007年9月14日曾作报道)。公告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是因为“案多人少法官荒”的现象被抛至公众面前;二是有人担心选调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法院造成冲击。
时至今日,因为那次报道而显得非常高调的选调严格而谨慎地结束了,最终只有9人入围。
为什么只有9个
这次选调要求是“通过司法考试有法官任职资格、并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35周岁以下”。这三条硬杠子把一大群人挡在了法院门外。最后有效报名人数为23人,获得笔试资格的为19人,经过面试和考察,只有9位走到最后。
他们原本是做什么的
这9位新法官原来的职业背景有点出人意料,负责招考的绍兴市中级法院政治部干部人事处的负责人承认“跟当初设想的不一样”。当初的设想是,基层法院的法官来报名的会比较多,而实际上,报名的人来自各个行业。
这9位有来自财税部门、工商局、公安局的,还有一位来自某县级市的计生委。他们的共同点是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研究生专业均为法律。此外,金华嘉兴各有一位基层法官入围,青田法院有一对夫妇也双双入围。
他们为什么要当法官
“财税、工商都是好单位,为什么还要来法院”?原本“为什么来”这样一个很“套路”的问题,现在连面试官都好奇心十足。
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奔向同一个法官梦想而来,最好的解释是法律专业人士共同的“法官情结”。
就像一位新法官说的:尽管工商公安也是执法单位,但法院“魅力”独特——相对于其他政府部门或司法机关(如公安、检察院)、社会职业(如律师),法院具有终结性,纠纷在这里得到最终解决;法院还可以接触到民事、刑事、行政等各种类型的纠纷。相应地,法官就成为社会纠纷的最终裁判者、社会正义的主持者。
出于改善生活质量考虑的也不是没有,比如青田那对夫妇。侨乡青田的消费高,生活压力大,而且他们能从基层法院更上一级,也是一种提升。
选调法官渐成趋势
继去年9月绍兴市两级法院选调法官之后,金华、宁波等地的一些法院也都相继开展了选调。
省高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选调会渐成趋势,因为它促成了法官这种资源的流动。流动的好处也是明显的,比如绍兴这次选调,来自各个行业、又具备相当法律专业素质的人,充实了法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而且这些放弃不错单位来当法官的人,他们身上的这种执着与其说是情结,不如说是一种坚持“司法主持正义”的信念。
一位现任的法官在QQ上给记者发来一段话:当代最著名、最活跃的法理学家德沃金在《法律帝国》一书的开篇这样写道,在法治国中,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是法律帝国的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