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一辆安徽牌照货车在石桥路铁路桥涵洞处被卡,进退不得。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涵洞门”——限高的涵洞犹如一道门,超高的货车屡屡被卡,进退两难。3月的一个星期,杭州石桥路181铁路桥涵洞先后有3辆车被卡。同样,西湖隧道口、中河高架上桥口也屡屡发生类似事故。这样“卡车”一次,消耗的时间成本社会成本不算,直接经济损失不下万元。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涵洞隧道卡车是国内交通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里,既有标志标牌不清楚等客观原因,也有驾驶员麻痹大意,对高度估计过于乐观的主观原因。建筑工程专家因此建议,针对事故多发涵洞,开发一套醒目的安全标牌;交警提出,在驾驶学校就要培养驾驶员的高度感。
杭州市下城区和江干区交界处,石桥路上有一座181铁路桥,南近花都市场、北靠杨家村。这座铁路桥下面的一个涵洞里,正频频上演“卡车”的戏剧——一星期内有3辆车先后被卡,损失惨重。
是没有明显的限高标志?是司机糊涂大意?还是另有原因?近来,针对杭城涵洞、隧道屡屡“卡车”的情况,记者展开了调查。
限高栏撞坏一根又一根
昨天下午3点30分,杭州市下城区杨家村附近,北往南方向的石桥路只有两条车道,非常繁忙。在离一个涵洞300多米远的地方,能看到一张黄色的告示:前方桥洞限高2.5米,请超高度车辆和货车走左边道。前方100多米处,也有一张一模一样的告示。
现场,下城交警五中队副中队长毛路伟正在指挥交通。他说,过了这个涵洞往南,有三里亭农贸市场、农都水产品市场等几个大市场,从外地运货到这里的大货车,常常要经过这个涵洞。如果这条路能走,驾驶员肯定不愿意去绕路。
毛路伟指着前面的两条道说,以前北向南有两条主车道加上一条辅道,秋石立交施工了占了条主干道,因为流量大,所以原先的辅道承担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功能。主道涵洞高度有接近4米高,所以大货车通行没有任何问题。右侧的辅道涵洞顶部只有2.5米。
“去年底,只有一条辅道通车,考虑到涵洞的高度‘降低’了,担心有货车会被卡在涵洞里,交警特意提前发布了通告,提醒超高车不要走涵洞,还设置了限高标志,并在附近临时划了一块掉头区域,方便绕行。”毛路伟说。但部分大货车司机还是没注意,所以发生被卡的事情。
后来,在离涵洞300多米远的地方又多了一根用钢管制成的限高栏,没想到,这个限高栏却接连遭遇不幸。在这里当了1年多工程交通纠察员的徐峰对此深有体会:“一摆上去,第二天就被撞坏,接连撞好几天,还是有车硬要往里冲。他们以为是故意不让他们走。”徐峰说。
一个疏忽损失十多万
现在,徐峰的手里多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我在竹竿2.5米高的地方做了个标记,看到有大货车硬要往里冲,我就用竹竿量给驾驶员看,如果超过了,就让他掉头,如果没超,就放过去。”徐峰说,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那段时间,他和同事轮班,实行24小时值班,就盯大货车。
今年2月份左右,因为施工顺利,这里的交通变成了现在的一条主道加一条辅道。交警毛路伟说,只要货车走主道,是可以通过涵洞的。所以,他们专门在离涵洞200多米处的主道和辅道间,设了两个标志,一个是图,让货车走左边主道,小车走右边辅道。一个是文,提醒右侧车道前方涵洞限高2.5米。没想到,还是有货车会闯进辅道卡在洞里。
上个星期,接连发生3起货车被卡的事故。提起这些事故,毛路伟哭笑不得:有辆货车往辅道开,开到涵洞里驾驶员听到车顶传来异响,还要加油门,结果方形的货厢被生生压成了椭圆形。这起事故,发生在3月12日。本报记者到现场时,这辆车在涵洞中动弹不得,只能放轮胎气,再卸货,好一番折腾,直到货车被割去顶部才得以脱身。交警估计,当事人在这起事故中损失超过10万元。
石桥路涵洞口“硬隔离”
因为这个,家住石桥街道杨家村二组82岁的王贤根老人,还当起了义务劝导员。“我家住在铁路桥的南面,以前,每天都要去铁路桥北面的老年活动室活动。高架施工后,我经过桥下,经常看到大货车被卡。看着都为他们着急。”王大爷说。从几个月前开始,王大爷不去老年活动室了,经常站到桥口做起“义务交警”,提醒那些经过的货车司机。
昨天在现场,记者目睹了好几辆货车不听劝,往辅道里开的情况,还好没有被卡在里面,这让徐峰有些生气,也感到庆幸。徐峰说,中午11点30分到下午2点30分,是他们的休息时间,往往也是大货车走辅道最多的时间。
交警说,被卡的都是外地大货车,很多情况是驾驶员不熟悉路况,又没注意标志,加上附近在施工,稍一分神,容易冲进辅道被卡。
昨天下午,在离涵洞200米处,施工单位已在辅道上浇灌一个水泥墩。水泥墩高约50厘米,把辅道分成了两块。“这条辅道本身宽6米左右,我们打算把水泥墩做成2米长,隔离后,一边宽度有2.2米,供小车通过,另外一侧宽2米,留给非机动车和行人。”毛路伟说,通过这样的硬性隔离和现场劝导,防止再有货车从辅道进入涵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