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25日讯 2月29日,浦江县虞宅村为那些在村里个体户打工的外来务工者建起了村级联合工会,使得他们碰上劳资纠纷能够不出村就有个地方讨“说法”了。
虞宅村村民大都是从事水晶加工的个体工商户,全村由此集中了6000多外来务工者。由于个体经营灵活性很大,小老板们与雇工的关系也比企业松散。因此,一旦发生劳资纠纷,处理起来挺麻烦。
村级联合工会由此诞生,半个多月吸纳了100多名会员。工会主席虞宣尧说,要把村里全部的务工者都吸收进来,还得有个过程。不过,几件实事已经开始落实了:准备在村里建两个篮球场,让大家有个活动场;还要请劳动就业局的工作人员定期来上上课,“主要是没有经验可循,今后该如何走,还得多琢磨”。
对于这个新“娘家”,外来务工者比较期待“是否有效”。来自云南的李爱兰告诉记者,以前要解决个问题就得往乡里跑,而且去一两次还不够;现在有了工会,能在村里把问题解决了,能省不少心。个体户最看重的,是工会能不能起到“中间人”作用。村民虞清灯的家里有30多个工人,长期做夹珠的工作,危险系数挺高。虞清灯想为工人们买意外伤害险,可是被工人们拒绝了好多次,“他们可能是怕我变相扣工钱。”村工会成立不久,就准备和虞清灯家的工人谈谈这事。虞宣尧说,个体户与工人之间有中间人,有时候比正规的仲裁部门更管用。
“在虞宅村建立工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规范个体户的用工制度。”浦江县总工会主席李莉说,真能把这一条做到了,不仅可以保护打工者的权益,还能促进农村个体户健康发展。
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农村个体工商户流动性大,分布也比较散。因此,尽管数量逐年上升,但一直缺乏相应的工会组织,已经建立的村级联合工会的主要成员都以企业雇工为主。“虞宅村工会的建立,相当于给个体户建立了一个规范的平台,对培育个体户这个市场主体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