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4月2日讯 春分时节,记者来到浙南采访,在街巷小区、田间地头,强烈感受到一派安居乐业的社会和谐气氛。
近年来,我省各地用发展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努力调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去年,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
调解,就是要“消气”
“你有气,他有气,一块消消气;这事烦,那事烦,说出来就不烦。”在温州市龙湾区做了20多年人民调解员的刘万定眼里,邻里闹矛盾、两口子打架、弟兄不和等等这些“小事”,都是马虎不得的“大事情”。至今,刘万定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000多起,成为远近闻名的“稳压器”。
刘万定说:“大案子往往始于小矛盾,我们要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记者跟着他来到永中街道衙前村。前阵子,村里一户人家因为土地征用款分不匀,一家人大打出手,大儿媳竟推倒了公婆的房子。村里人怎么都劝不住,便连夜请来刘万定。老刘不厌其烦地上门劝说,一次说不通、两次,两次说不通、三次……直到儿媳低头认错,一家人和好如初。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在衢州,有事到沟通会上去说,已成了当地人的习惯。记者在“民情沟通日”现场看到,沟通就围着百姓的家长里短转。从养老到住房,从看病到就学,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县里都设有相应的沟通平台,如“医患沟通”、“警民沟通”、“家校沟通”、“环境对话”平台等。这些平台构成一张“立体沟通网”,及时化解了矛盾,调解了纠纷。
如今,像刘万定这样的人民调解员在全省共有16.8万余名。近5年来,全省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93452件,调解成功860394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如果说“枫桥经验”是一剂调解良药,那遍布全省的人民调解员和沟通干部就是一位“把脉”好手,在与百姓心与心的沟通中,一件件关乎民生的事办妥了。
解难,离不开“互动”
新时期拨动“调解弦”,奏出“和谐歌”,需要新做法、新经验。面对劳资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等新矛盾的显现,我省不断拓展“枫桥经验”,创造了“司法110联动机制”、“诉讼与调解联动机制”等一系列化解矛盾的“互动”新经验。
来到台州市黄岩区,记者听老百姓常说一句顺口溜——“有难事找‘便衣’”。台州市司法局副局长王跃军介绍,“便衣”就是与公安一同出警的司法所调解员。
报警电话响了,记者跟随东城司法所的几名司法调解员,与110民警一同赶到现场。一位打工者拦着老板,急得青筋暴出。原来,打工的小伙子催讨工资,老板却称已在几月前把工资付给其工友,并拿出工友签收的单据。民警当即联系那位工友,但对方一直关机。眼看陷入僵局,司法调解员出场了。他们帮打工者填写了法律申请书。考虑到小伙子家有急事,不能在黄岩久留,调解员代其向派出所申请指定援助律师,当场签下委托书,将此事全权交由律师代理,不到1个小时,相关手续全部办妥。最近,小伙子兴奋地打来电话,他胜诉了,并拿到了3000元工资。
不少矛盾纠纷,当场调解时,双方握手言和,但当事人往往心里还窝着火,如果不跟踪回访、疏导沟通,说不定第二天又“闹”回来。在衢州市衢江区,为了防止矛盾死灰复燃,调解员们新创了“回访制度”。当一件复杂的矛盾纠纷被暂时化解,调解员并不是简单地“结案了事”,而是采取电话联系或上门等方式,跟踪调查,及时掌握情况,彻底消除死灰复燃的隐患。
据统计,去年至今,衢江区跟踪回访矛盾纠纷3000余起,95%以上矛盾纠纷没有“二次反应”。这种在第一现场控制矛盾,又在第一时间跟踪扑灭易燃矛盾“火星”的做法,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双方的心灵“握手”。
信访,要架“连心桥”
矛盾调解工作是用真诚建起来的“连心桥”,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党和政府。只有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才能关注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丽水市云和县中山社区原有一条泥路,又脏又乱,始终没能解决,居民们意见很大,表示要去上访。“代理信访员”陈俊知道后,向居民提出了由他代理上访的建议。得到居民的同意后,陈俊开始按照相关程序一步步地收集资料,并分别到建设局、环保局反映。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居民的努力下,一条两边栽满行道树的崭新水泥路出现在居民面前。
“对政府部门工作有看法,我们就找代理员去说,他会帮我们向政府部门反映。”居民们说,信访代理员是社区里最受欢迎的人。
据丽水信访局统计,截至去年底,丽水市共建立三级代理机构(代理服务中心、代理办公室、基层代理站)3700多个,信访代理员3800多人,共代理群众信访问题和案件2700多件次,按时处结率达96.8%,群众满意率达98.5%。
做好信访工作,关键是化解“瓶颈”难题。在金华、温州、台州等地的信访联合接待中心,记者看到当地政府设立了纪委(监察局)、公安、国土、规划、民政、工商等10多个窗口,实施“统一登记,归口接待,综合协调,一门办理”的工作规程。中心定期分析群众来访问题,及时牵头协调解决疑难信访和集体上访问题。群众来访问题一次性办结成功率和息访、息诉率明显提高,重复访从几年前的约40%下降到20%以下。
目前,全省乡镇全部建立了信访、综治、司法、调解“四位一体”的综合调处中心,把信访和社会矛盾调处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乡镇(街道)、新开工的各类建设工程、县级职能部门和派出站(所)以及农村(城市社区)。
据省信访局统计,去年省信访总量比前年同期减少10.1%。百姓反映与往年相比出现了“三多三少”的新气象: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多了,违法的人和事少了;邻里和睦的人多了,发生矛盾的人少了;安心发展生产致富的人多了,缠诉上访的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