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祭奠团团友向孟祥斌烈士墓鞠躬默哀。 |
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跨越了金华至齐河1300公里的距离,经历了近20个小时的旅程。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跟随着50位金华人与26位温州人终于抵达山东济南。
随后,带着浙江人民的敬意和怀念,我们即刻奔赴齐河县烈士陵园,为孟祥斌扫墓,陪着他的双亲一块儿拉家常。时隔近四个月,本报记者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
当南方已花红柳绿,花香四溢时,山东还残留着冬的气息。天空灰蒙,树木萧瑟。都说,春风暖人心,的确,这两天,这股春风从浙江出发,吹向齐鲁大地。
昨天,他的墓前
一个浙江人悄悄来看他
“一次你纵身一跃,滔滔婺江见证壮烈。这一次你奋力的托举,托起生的希望震撼人间。这一次你永远离去,传扬正气如唱大风歌。这一次虽不再醒来,却用生命的光芒照亮人间。把生给了别人,死铸就军魂。古老的通济为你呜咽,金华山水把你铭记……”昨天下午3点30分,当我们抵达齐河县烈士陵园时,上空响起了歌曲《这一次》。这首曲子是金华市民为纪念孟祥斌而制作的。
每个孟祥斌祭奠团友手上都拿着一朵黄菊,是在烈士陵园附近的花店买的。花店老板看到我们就问:“你们是去祭奠孟祥斌的吧?他真是一个好孩子。”当知道我们是从金华赶过来时,老板说什么也不肯收我们的钱。
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最近来看孟祥斌的人特别多,全国各地口音的都有,“就在昨天,刚有一个浙江人带着小孩过来祭拜。”
在齐河,放眼望去,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孟祥斌精神的存在。学校的口号是“向孟祥斌叔叔学习”;服务窗口的标语变成“学习祥斌精神,创造优质服务”……在齐河,提到他——孟祥斌,每个人都很自豪。
孟祥斌的墓碑在烈士陵园的里侧,上面只有简单的七个字“孟祥斌烈士之墓”。当我们到那里时墓碑早已被花篮、花圈和菊花围了起来。孟祥斌的遗像就放在墓碑前,静静地躺在黄菊花丛中。
他在黑白像片里朝着我们微笑,团友们心里禁不住一痛。没有哀乐,没有泪水,只有庄重,不需要任何语言,大家排成四队,深深地三鞠躬。
金华科学技术开发中心的预备党员林锦鹤走上前,说:“在金华,对孟祥斌精神我深有感触,可是,当我到了这里时,我依然觉得震撼,究竟怎样才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究竟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
乡间小屋里
陪祥斌父母聊家常
离开烈士陵园,我们下一站赶赴孟爸爸孟妈妈的家。在大巴上,大家约好,不再提伤心事,陪老人家聊聊家常,宽宽他们的心。
孟祥斌的老家在齐河县刘桥镇刘桥村,大巴在一眼望不到头的乡间小路上颠簸。“我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山水孕育出了这样一个好人。”金华人吴健君阿姨说,太多人用大英雄来形容他,可是,在自己心里,孟祥斌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好学、勤奋、心地善良的孩子。
孟爸爸和孟妈妈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我们。他们都是老实淳朴的山东农民,有些腼腆,言语不多,只是紧紧地拉着我们的手就进了屋。
看到团员们带来的金华火腿、金华酥饼等金华特产,二老显得很不好意思,孟爸爸说,他们之前好几次收到过金华人给他们寄去的火腿和酥饼,虽然没去过金华,但是心里好像那儿住着亲人一样。
二老的家是新盖的,是孟祥斌牺牲后,政府负责建造的。不过孟爸爸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出事,儿子已经有这个打算了,他跟俺们说过一定会攒够钱让俺们住上新屋的。”
说这些时,初见我们时的笑容黯淡下去,眼里分明闪着泪光。吴健君阿姨拉着孟妈妈的手说:“孟祥斌是个好孩子,这跟你们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朴实的老人却说,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自己家的条件太苦了。
孟爸爸:
就喜欢儿女绕膝的感觉
一张桌子一张床,新房里摆设非常少。不过,另一旁有个房间却显得格外亮堂,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两位老人腾出一间房专门用来放置孟祥斌的图片,算是孟爸爸和孟妈妈做的孟祥斌纪念室。
除了墙上悬挂的孟祥斌图片,我们还看到了他们的全家福,照片是在影楼里拍的,背景是蓝色的天空,几只小鸟正自由飞翔,一家人都笑得很甜蜜。
60岁的退休教师何云霞带着自己7岁的外孙女跟孟妈妈坐在凳子上聊家常。孟爸爸说:“就喜欢这种儿女绕膝的感觉。”孟妈妈触景生情,在一旁抹着眼泪说:“小孙女很聪明的,在她很小的时候,人家问她姓什么,她就说‘我爸爸叫孟祥斌,他姓孟,那我也姓孟。’”显然,两位老人把对儿子的思念转移到了小孙女的身上。
这个清明,两位老人比往日忙碌很多,因为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前来给孟祥斌扫墓,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孟祥斌的家里坐坐。这样的日子,恐怕又要让二老伤感。孟妈妈的妹妹告诉记者,二老身体都不太好,特别是失去了儿子以后,身心受到了很大打击,两位老人现在自己住,他们其实很孤单的,所以有人去陪他们说说话是件好事情,免得二老在家里想这想那反而伤身。
到了离别的时刻,我们想和老人们拍一张合影,但是他们却一直笑不起来。
孟爸爸一直把我们送到路口,我们坐上回程的大巴,从汽车后视镜中看去,孟爸爸一直站在路口,向我们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