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一个组织严密的盗窃团伙,专挑电瓶三轮车下手,他们开着摩托车去偷车,不仅把盗车、接车、分赃各个环节分得清清楚楚,旗下“小弟”为保障“安全”,还要上交“保护费”。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到2007年4月,该犯罪集团共作案95起,涉案金额达30多万元。日前,这个22人的盗窃犯罪集团被慈溪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偷窃出名,老乡纷纷“投靠”
张红涛、张桂峰兄弟是这个盗窃团伙的头目。2005年下半年,好逸恶劳的兄弟俩到慈溪打工,没找份正经工作,反倒干起了偷盗的勾当。偷了几次电瓶三轮车后,他们发现这车不仅好卖,而且由于车辆金额不高,车主很少报案。
随着“威名”的远扬,一些老乡也纷纷“慕名”投奔,偷盗队伍迅速壮大。兄弟俩很快就带了20多个“小弟”,作案地点扩散到余姚、上虞等周边地区。在“遥控”作案下,两人还风光地开上了帕萨特轿车。
从2006年起,慈溪的电瓶三轮车失窃案频发,引起了警方注意。警方长期布线后,终于在2007年4月12日将正在宾馆里分赃的张红涛和2名犯罪分子抓获。
“老大”落网后,“小弟”纷纷作鸟兽散,仓皇逃离了慈溪。到去年10月,办案民警远赴安徽等地,又先后抓获19名犯罪嫌疑人。但哥哥张桂峰目前仍在逃。
“摩托化”装备,盗贼跑得飞快
盗窃团伙频频作案得逞,究竟有什么“绝招”?原来,兄弟俩为了提高作案效率,买了10辆摩托车作为辅助工具。
手下出去偷盗都是两人一组,先骑着摩托车四处逛,一旦发现“猎物”,由骑摩托车的人负责望风,另外一人得手后,马上骑上车逃跑,加上那个骑摩托车的在后面用脚蹬车助力,逃跑速度非常快。
有几次即使被车主发现了,就因为跑得快,车主追都来不及。
为了防止“手下”将偷来的车直接卖掉“中饱私囊”,兄弟俩将“盗、接、销”三个环节分得清清楚楚。盗车的得手后,把车停到“安全”的地方,再由兄弟俩指派专人去取车交给销车的人,去收废站销赃后的收入再由兄弟俩分配。
“如果有人不守规矩,就得受罚。”张红涛说。由此,一个集“盗车、接车、销车”为一体的盗窃犯罪链条完整地形成了。
“那些电瓶三轮车主要用来装货,车上没有报警器,车主为了图方便,常常忘了上锁,也让他们有了可乘之机。”承办此案的检察官介绍。
出现“工伤”还有医疗费
据张红涛交待,团伙成员每盗一辆车,“高层”提取销赃款的30%,盗车的拿30%,骑摩托车望风接应的拿40%。
兄弟俩为了让手下安心“打工”,还要求每个成员交纳500元“保护费”,作为他们作案的经费保障:如手下在盗窃过程中出现“工伤”,则用作医疗费。如果有人在偷盗过程中被抓,则用这笔钱去“打点”。
记者从慈溪市检察院了解到,该犯罪集团共作案95起。已被提起公诉的22名被告人中,5人的涉案金额在10万元以上,9人涉案金额在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其余8人涉案金额在2万元以下。
“一辆电瓶三轮车一般1000元到4000元不等,价格不算很高,许多车主丢了车也不报案,不仅给及时侦破带来困难,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检察官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