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路的冯家河桥正在进行提升改造。
浙江在线05月09日讯
去年“罗莎”带来的那场大水,让杭州的城西地区“很受伤”。城西为何怕水?除了地势的原因,还有什么让城西成为杭州防汛的“软肋”?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杭州市政府已经提前在防汛上给予城西地区重点“关照”:桥梁抬升、积水点改造,一项项未雨绸缪的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一份杭州市区西部水系防洪规划正在实施……
城西何以“怕水”
要谈防汛,先得看看城西何以会成重灾区。剖析城西的“恐水症”,水利专家直指,城西地理环境特殊,防洪规划先天不足,尤其在高教园区和西溪湿地开发中,欠债太多。
城西缺少一个大水库
城西区块,过去是一片农村,直到十几年前房地产兴起,才渐成新城,地理格局呈南山北河之势。水利界对于防洪有个基本方针:上蓄中滞下排。但这一区块,并没有上规模的水库可以蓄洪,暴雨时南面山水汇聚,只能通过北面的沿山河、余杭塘河等进入运河。所以中间的滞留区和下游的排水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和山防洪规划不细
在过去,小和山一带的数千亩农田和广袤的西溪湿地,就起到滞留洪水的作用。但现在,小和山已建成高教园区,农田变硬地,蓄水能力几乎成零。高教园区的防洪规划也不够细致,忽略了三面环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一到暴雨时就会有大量的山水冲下,仅仅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所做的规划难免不足。此外,排水系统淤堵严重,去年洪水时,留和路5个涵洞全部堵死,强降水带来的大量山洪无处可泄,将整个园区变成一片汪洋。
西溪湿地水系不通畅
而西溪湿地的境况,与小和山大同小异。改建成公园后大量兴起的旅游设施无形中减弱了湿地的蓄洪滞洪功能。公园还改造了这一地块的水系统,使之自成一体,里外水系通过几道闸门控制,如此一来固然可以自行调控水位,保证游客游览观光功能,却也使河道不再通畅自如。一旦突发洪水,公园不能提前泄水降低水位,这一片缓冲区将无法发挥过去的功用,使整个杭城西部直接面对洪水的冲击。
留下的情况比较特殊。回顾一下去年的新闻可以发现,留下街道成受灾最重地块,路面最大积水深达1.4米左右。这是因为留下尤如杭城一个盆地,地势低洼。
部分河道人为设闸
专家同时指出,去年洪水来袭时并非汛期,河道水位较低,按理应该排水通畅,但事实上下游多处洪水出路受阻,甚至部分河道人为设闸挡水,来不及清障。如上埠河下游在02省道受阻,洪水越过绕城公路蹿入留下街道,下游五常港等排水河道又过于窄小。闲林港、五常港、紫金港、莲花港、冯家河等下游纵向排水河道断面不足,淤积严重等等。
上不能蓄,中不能滞,下不能排,城西“恐水”,也成必然。
桥梁抬升:打通泄洪堵口
4月,杭州市政府宣布启动城西桥梁抬升工程。16座桥梁将一次性抬升,据杭州市建委介绍,桥梁跨度和净高不够是城西防洪存在的问题之一。据测定,城西地势低洼,积雨面积很大,若遇到24小时降雨量达到200毫米以上特大暴雨袭击时,桥梁成了影响泄洪的最大堵口。
这16座桥梁主要分布在城西主干道文一、文二、文三路及其延伸段上。昨日,记者经过这几条道路时,发现许多桥梁已在进行抬升的前期工作,一些设备已经进场。在文一路的莲花港桥,来自河南商丘的高胜正和几位同事一起撑着小船在桥下勘测河床地貌,他们公司承担着七座桥梁抬升任务,这几天正陆续进场。
老高用竹篙探了探水深,嘀咕了一句:有2米多,不好整。据他介绍,他们曾经为天津海河、余杭临平东湖立交等上百座桥梁动过增高手术,相比之下,这次的工程难度还是有点大的,因为水深、桥宽,估计要用七八十个千斤顶才能慢慢将桥顶起,再夯实抬升起的部分。目前,他们已经有10余人进场,到了抬升时,将会有30多人忙碌在这块土地上。
按计划,整个桥梁抬升工程于4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主要施工期放在学生放假的的7、8月期间,在国庆节前基本完工。
清除“血栓”:改造排水管线和积水点
“我们无法在一年之内就把整个杭州地下雨水管全都挖出来,然后铺上直径更大的,但我们却可以努力保证让这个管线体系健康运行,不出现‘血栓’而导致排水不畅。”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一位城管部门负责人说的恳切之语。
去年“罗莎”导致城市大面积积水之后,一项摸底从去年年底迅速展开。到了今年,64个低洼积水地点被确定,64项改造工程根据日程安排陆续展开。
记者从杭州市市政设施监管中心排水监管科了解到,目前,超过半数项低洼积水项目已经开工,其中的近20项甚至已经赶在4月15日汛期来到之前完工。4月底之前,70%的低洼积水改善项目也基本完成,5月底前这项烦琐的工程将划上句号,等到今年汛期中的大雨带来的“实战考验”。
如果说,这项能彻底消除64个低洼积水点的工程,是对杭州地下的雨水管线进行“局部手术”、清除其中的“血栓”的话,那么天天都在进行的日常管线维护,则是为了维护整个“血管系统”的流畅运行。
这是一份不久前送到杭州市长蔡奇面前的报告,这段时间,全市已经对众多排水管道、窨井进行了清疏,其中疏浚的下水管道超过28公里,疏挖窨井超过一万座。就在4月中旬,中河、东河、莲花港河等河道的清淤工作也全面铺开……
在上城区市政园林管理所里忙碌的方勇,是位干了30多年的“老市政”,说起今年的工作,他说就是“要挖掘出潜力来”。“防汛工程里还有潜力?”面对记者这个疑问,方勇笑着解释:“比如雨水带着路面上的泥沙流进地下的排水管线,泥沙可能会沉积在管线里,等到没水的时候甚至会附着在管道壁上。长此以往,管线的排水能力就会减弱。而今年,就是要把管道内部好好的‘洗’干净,做到最通畅。”
目前,杭州市政部门配属的不少高压冲洗车正在全力工作,希望能在主汛期到来之前,为可能多的“地下血管”洗个好澡。方勇告诉记者,现在所有的管线调换,就是换上内部是塑料衬层的PVC类管线,为的就是让内部更光滑,泥沙留不住。
透水沥青:瞄准天然储水层
如果地下正在进行的清洗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努力的话,那么也许另外一个并不为您注意的变化,也是杭州为防汛做的努力之一。
下到城市中的雨水该流到哪里去?的确,如蛛网般密布地下的雨水管线是个可去之处,可其实渗透到地下更好。无奈城市化进程让水泥或者柏油占据了更多的地块路面,水渗透不进大地这个天然储水层了。
怎么办?
还记得一纵三横改造中路面上铺的最后一层是什么吗?对,那叫做“透水沥青”,这种学名叫“排水式沥青面层”的东西,可以比水泥或者普通柏油路面更快的让雨水渗到地下去,而不是完全流到雨水管线中。
随着在曙光路的率先使用,到在文一路的再次尝试,在今年年初的大雪中,这些道路的透水性能果然大大提高,有关部门告诉记者,虽然造价高一点,而且为保证路面排水通畅,需要半年清洗一次,可透水沥青的使用还会继续推广。
城西治水良方
要根治城西水患,仅仅把眼光盯牢几座桥或局部的河道整治显然不够。眼下,一份杭州市区西部水系防洪规划已通过专家及有关专业部门的评审。
这是去年城西严重内涝后,市政府要求相关部门赶制出来的,仅近期建议实施的项目就有44项,涉及上埠河、沿山河、西溪湿地、东穆坞河、平原河道等区域。
规划编制单位杭州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院长周鸣浩说,这份防洪规划一旦实施,就能给城西安上“保险闸”,即使再有去年这样的洪水,也能保住一方平安。
周鸣浩将规划布局浓缩为“一库、五涵、二溪、三河、七港”。一库指闲林水库,这一水库若建成蓄水,不仅可做为杭城的备用水源,还将缓解上游山水直冲而下的境况,“能解决城西水患三分之一的问题”;五涵指疏浚小和山高教园区的五处涵洞,解决此区块排水不畅难题;二溪指治理东穆坞溪、西溪湿地;三河指上埠河、沿山河、余杭塘河三条横向河道治理;七港是对闲林港、顾家桥港、九曲港、五常港、蒋村港、紫金港和莲花港七条纵向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周鸣浩告诉我们,若规划顺利实施,除闲林水库建设工期较长,投资较大,其余工程,基本能在明年汛期前完工。
规划着重提到西溪湿地对于城西防汛的重要性,其方案归纳为一滞、二排、三控。
一滞是指西溪核心景区和即将实施的三期区域(五常港以东)是设防的,可有条件的分级控制水位、水量,在关键时刻发挥滞洪作用。
二排指在核心景区下游建设排水泵站,并分前期排水和后期排水分别作出预案。
三控:一是控制湿地景区洪水来临前的常水位;二是控制景区建设,即控制植被植物布局和建筑物建基面高程,减少淹没损失;三是控制滞洪时间,减少受淹时间。
周鸣浩说,规划以20年一遇洪水为标准,但即使碰上去年这样30年一遇的洪水,通过一些辅助措施,“水淹城西”、“水淹留下”现象也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