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手记之三
集聚人口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大文章
林健东
(2008年4月24日夜,记于松阳县古市镇筏铺村)
单纯从字面看,集聚人口和农民增收是两个并不相干的命题。但筏铺村的实践告诉我们,集聚人口同样是一篇促进农民增收的大文章。
筏铺下山脱贫小区是全市最大的下山脱贫移民小区,规划转移安置人口6000多人,现在已经安置了2000多从新处、谢村、玉岩等山区搬迁下来的农民。这些走出深山的农民,从他们搬进筏铺小区的第一天起,他们的命运轨迹和增收路径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一方面,他们仍然可以从原先村里承包经营的土地、山林及自留山中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依托筏铺及周边乡镇迅速发展的产业,大部分家庭男的在外经商、搞运输,到企业或工地打工,租田种茶,女的农忙时采茶,农闲时到附近厂里打零工,增收门路更多更广,增收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像谢村乡西坑村搬迁下来的李光忠,更是办起了茶叶加工厂。
对于筏铺的村民来说,他们增收的春天也是从建设筏铺下山脱贫小区开始的。由于小区建设的需要,筏铺村相当一部分土地被征用。许多村民从征地中获得了资金,开始了新的创业历程。如今的筏铺村,种茶大户、经商办企业的创业致富能人比比皆是,单在北京、杭州、温州各地经营服装、办超市、办企业等的,少说也有二三十人。2000多下山农民的吃喝拉撒、生产就业、生活消费都在筏铺,更为筏铺集聚了空前的人气,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在落户筏铺的企业已有20多家,茶青市场更是远近闻名。村民告诉我,常年租住在筏铺打工、经商的人还有2000多,许多村民一年的房租收入就是几千元。如果算上这些常年租住的人口,筏铺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000多人,每天从各地赶来做茶青交易的茶商茶农又何止数千!这么多人口集聚在筏铺,究竟给筏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推动,又为筏铺老百姓的增收带来怎样的影响,也许只有筏铺人自己心里清楚。
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筏铺的活力源于集聚人口,明天筏铺的发展和村民增收一定也离不开集聚人口。当筏铺小区6000多下山脱贫人口全部安置到位的时候,必定是筏铺新一轮大发展、大增收的黄金时期。在座谈走访中,一些村民自信地说,也许用不了五年,筏铺将成为古市最繁华的中心之一。确实,五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的筏铺会发展到这样的状态,谁又能说五年后筏铺不会成为古市发展的中心呢?
筏铺的经验告诉我们,集聚人口不仅是筏铺,也不仅仅是古市镇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更是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加快松阳发展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大自然给予松阳的最大恩赐就是松古盆地,大力推进下山脱贫工程,让更多的山区农民走出深山,集聚到松古盆地,不仅是帮助山区农民改变命运、实现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全县农民增收致富、建设松阳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多赢之举。把松古盆地的人口集聚起来了,把松古盆地发展的人气集聚起来了,农民增收就有更坚实的基础,加快发展就有更强大的后劲。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实施的有利时机,切实加快松古盆地人口集聚的步伐。 (作者系松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