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手记之四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是关系民生和谐的大事
林健东
(2008年4月25日夜,记于松阳县古市镇筏铺村)
“我觉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很好。一个呢,将来老了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另一个呢,把钱交给国家,就不会把征地的钱拿去乱花或打赌输掉,筹集起来对国家建设有好处,对社会治安也有好处……”
叶俊明是筏铺村第一个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农户。他家的土地全部被征用,现在靠帮人采茶、打工增加收入,去年他主动为全家办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手续。在民情分析会上,他的这一席话,朴素而深含大义。
由于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的需要,我县已有被征地农民18000多人,差不多每9个农民就有1个被征地农民。在筏铺村,有104户共319人的土地全部或部分被征用,占全村总人口近40%。叶俊明所在的四队共有23个农户,土地更是全部被征用。这些被征地农民,他们生活有保障吗?能增收致富吗?自然成了我蹲点调研农民增收问题绕不开的话题。
令人欣慰的是,筏铺村绝大多数被征地农民,都找到了新的增收门路。叶俊明所在的四队,10户在工地、企业打工,8户经商或开车跑运输,都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叶俊新等人还成了增收致富示范户。同时我也注意到,四队还有5个农户没有增收门路,他们有的年事已高,有的患有疾病,有的缺乏劳动技能,仅靠征地款维持生活,其中4户已经成了低收入农户。像刘珠秀老人,年龄已经90岁,儿子徐金水又身体有病,已基本丧失自主增收能力。其他被征地农户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像筏铺这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200多元的村尚且如此,全县18000多被征地农民中又有多少像刘珠秀、徐金水这样的低收入农民呢?他们的生活保障又在哪里呢?
昨天,我专门请了县人劳社保局的同志到筏铺,给大家宣讲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现场解答疑问。会后一个村民跟我算了一笔账,一个50岁以上的男性,一次性投保中间一档20038元,60岁后每月能领到242元,年回报率达到14.5%。他觉得比投资水电站都划算,而且资金更有保障。
通过政策宣讲,筏铺村民的参保积极性明显提高。俗话说,人生晚景多凄凉。实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不仅是保障全县18000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根本之策,更是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之举。有了这份保障,刘珠秀、徐金水们就可以免除年老之时生计无着的后顾之忧,而对于更多的被征地农民来说,他们增收致富的步子也会迈得更踏实、更稳健。叶俊明说得好,“以前人们说养儿防老。现在呢,儿子有儿子的事业,等我们老了,想管都管不到。参保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觉也睡得安稳。”
县人劳社保局的同志提出,他们将派工作组挨家挨户做工作,争取五月底前为筏铺的被征地农民办好参保手续。对他们的这种工作作风,我深感高兴。同样令我高兴的是,自今年1月份《松阳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暂行办法》(松政发〔2008〕5号)实施以来,全县被征地农民参保积极性很高,仅一季度就新增了2647人,而在2007在底,全县参保人数仅314人。(作者系松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