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5月11日讯 春日的下午,温暖的阳光照耀着苍南大山深处的天井村完全小学。记者来到这里时,孩子们正在欢快地追逐着,享受课间休息的乐趣。
21个孩子,是这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分属于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3个班。6年级的孪生姐妹徐金青、徐银青微笑着告诉记者:“从学校到家里只用走十几分钟,爷爷很放心。”
天井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苍南、平阳、泰顺、文成四县交界处。现今的21名学生基本上都生活在单亲家庭,或与爷爷、奶奶相伴。所幸的是,“县政府和教育局经过认真研究,认为不能把学校轻易撤掉。” 40多岁的校长黄兆銮这样说。
苍南县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山区、渔村众多,教育基础也很不均衡。该县教育局局长梁峰介绍,按照省里这些年实施的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并转改”,着力解决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基础薄弱问题。
经过前些年的“并转改”,苍南县现还有200人以下的“袖珍”村完小47所,在校生8051人。经教育部门广泛调查,除17所确无存在必要外,目前仍需保留30所。其中百人以下的有10所,最少的就是天井村完小。
“如果撤并一所从安全、便利、群众经济角度上讲必须保留的‘袖珍学校’,就意味着山区、渔村几十个或上百个孩子很可能会失学。”梁峰说,保留下来的“袖珍学校”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困难,比如有的地方离中心小学路途较远,学生上学要翻山越岭;有些地处偏僻;有些地方家长经济条件普遍差,学生住校的话基本生活费用和照顾都有问题。
学校“袖珍”,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生自灭,相反,该县今年着重实施新农村新校园工程,加大投入进行改造。今年暑期,这30所“袖珍学校”将展开危房改造、水电、门窗等基本建设,使硬件达到基本要求。每所完小将添置至少一台多媒体,课桌、教学用具等教育基本装备齐全。教师培训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城区小学教师支教制度都开始建立。本学期开始,天井村完小3年级以上的18名学生已经每周上半天的英语课,由莒溪中心小学的英语教师前来走教,教师12000元的代课金由教育局全额拨款。
苍南县有关领导表示,向基础薄弱学校提供政策倾斜,旨在更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举意味着今后发展农村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