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这几天清早6点多,西湖西泠桥附近总是很热闹。不少晨练的市民,站在桥头不停地往西湖里扔饼干、面包等,原来他们是在给一群大大小小的西湖鸭喂食。
这样“和谐”的场面现在已经成为西湖边的一道人文风景。但是,鸟类专家却着实有些担忧,因为人为喂食很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可爱西湖鸭引来大批喂食者
5月1日清早6点,在西湖苏堤东浦桥附近的外湖岸边, 17口之家的西湖鸭与杭州市民上演了和谐的一幕。
先是一只母西湖鸭领着14只小鸭,从阮公墩“游走”到了东浦桥附近的苏堤岸边觅食。接着,又有一对大西湖鸭游了过来。这时,一位坐在湖边长椅上的大伯,一点点把“早餐”抛向了它们,面饼、香豆腐干或面包……大大小小的鸭子开始只在岸边吃着“天上掉下来的美餐”,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索性爬上岸走到大伯身边,向他“讨吃”,甚至还从他手里“啄食”。此时周边聚集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可它们却毫无顾忌,对着一些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更是大方地摆着pose(姿势)。7点左右,鸭子们终于吃饱了,带头的母鸭一声呼唤,14只小鸭立刻跟了上去,排着整齐的队形下水,然后向阮公墩游去。
半年前,一公两母三只鸭子出现在西湖里,“五一”前不久,它们孵化出14只可爱的小宝宝。随着鸭宝宝羽翼渐丰,西湖鸭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原先阮公墩和苏堤100多米的距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了。
现在,每天早上6点多,西湖鸭一家就从阮公墩出发,到苏堤“游步”一圈,然后到西泠桥桥洞两侧的荷花塘里戏水。西泠桥成了杭州市民和西湖鸭一家零距离接触的新景点。不少“兴奋”的市民和游客,还特意带着馒头、饼干看望它们,鸭子们也不客气,伸长了脖子“照单全收”。西泠桥喂食的场景成为西湖景区一道“和谐”的人文风景。
专家担心过度“喂食”会破坏西湖生态
西泠桥市民游客争相喂食的“和谐”场景,却引起了专家的不同意见。
“给西湖鸭喂食,体现了人们的爱心,与捕捉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相比,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是值得赞赏的。但如果市民游客每天都主动给鸭子喂食,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西湖鸟类摄影家祝辰洲分析,这几只鸭子对人类本来就不大害怕,再加上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应,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它们成为西湖里的一个优势种群,进而挤占西湖里其他野生种群的生存空间,会破坏西湖的生态平衡。另外,衣食无忧加上大家的爱护,这群鸭子也可能会过度繁殖,两三年之后,就可能繁殖出好几百只靠人们喂养的“野鸭”,那时候就比较尴尬了。
鸟类专家、省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说,如果是家养鸭,本身就是经过驯化的,对它们进行喂食没关系;如果是纯粹野生的,就应该在自然环境里自行觅食、自生自灭,市民喂食会增加它们每天的食物资源量,形成一种依赖性,要是有一天市民不喂食了,它们会有些不适应。因此一般不提倡人们给野生动物喂食。当然,适当喂一些问题也不大。如果过量喂食,造成种群数量庞大,那么有一天突然“断食”,很可能造成鸭子的大量死亡。
新闻助读
很多人都认为西湖里17只鸭子就是野鸭,其实它们“野生”身份还有疑义。说它们是纯野生的,它们能大胆地接近市民和游人,最近的距离不到两米;说它们是家养放生的,它们能展翅高飞,动作敏捷、轻盈,飞行距离和高度都不是家养鸭子所能达到的。祝辰洲说,野鸭是水鸟的典型代表,其数量和种类非常多,但每一种野鸭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绿头鸭、斑嘴鸭和绿翅鸭等等。仔细观察西湖鸭的形态和颜色之后,发现它们并不属于某个品种的野鸭。那么就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新品种,专家观察之后觉得可能性不大;另一种是家鸭,但家鸭不会自行繁殖、抱窝;还有一种就是家鸭和野鸭杂交的品种,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最大。
“不过,叫‘野鸭’也没错,因为它们的确是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鸭子。”祝辰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