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浙江建设集团等五家单位的500多位建设者正在紧张施工,力求使1500多套安置房在6月10日前全部交付。图为浙江长城建设的施工工地。 记者 梁臻 董旭明 摄
浙江日报讯 平凡的他们带给我太多感动。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气壮山河的救人义举,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抢险经历。
他们平凡如你我,但他们因奉献而崇高。
我要向他们致敬!
他们中有人在这场大劫难中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但他们把本该用来自救的双手,温暖地伸向了受灾群众;
他们中有人刚刚劫后余生,有人抱病在身,但他们把全部的力量撒向了地震灾区;
他们或许可以选择离开,但他们勇敢地留在了四川,留在了受灾群众渴望的眼神中……
我要讴歌他们,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的感动。
我要讴歌他们,因为他们用温暖裹围他人。
我要讴歌他们,因为他们深沉的爱和博大的无私。
我手写我心。下面,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这样几位“凡人”。他们兴许平凡得毫不起眼,但正是这些数以万计、十万计、百万计的寻常的“他们”叠加在一起,汇聚起了爱的洪流。
累晕在工地上的现场指挥
主角:陈天民,男,59岁,浙江建设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浙江最年长的活动板房援建者
对陈天民的采访贯串了我在地震灾区的每一天。在他身上,我告诉自己,判断一个人,单凭第一印象往往是错误的。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杭州萧山机场,那是5月24日下午。我跟随浙建集团11人援建先遣队同机前往广元。陈天民是先遣队“队长”。
身材高大、身板挺直,短发、鼻梁上一副墨镜,陈天民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电视上惯见的“黑老大”形象。
然而,这个“黑老大”的拼命劲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飞机刚刚起飞,陈天民就召集所有人到飞机最后两排空余的位置上就座,开始开会,商量到广元后的援建事宜。凌晨1时,我们赶到广元,陈天民依然不歇息,又立即召集所有人员开会,明确一早起来后的分工。
25日,活动板房提前一天开建,在陈天民的指挥下,一百多位当天从成都、西安等地分公司赶到的工人奋战一个通宵,矗起了30套活动板房。26日白天,陈天民没有休息继续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2时。
5月27日下午1时,在经历了连续紧张施工,多天高强度的工作后,陈天民突然晕倒在地。然而,他在服药后,只在工棚内短暂休息了片刻,又再次回到现场指挥。
记者赶到现场时,一旁的“浙建”下属浙江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戴燮荣告诉记者,陈天民已经59岁了,再过一年就可以退休的他,这次是主动请缨来援建现场的。“陈总还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来之前,他带足了几个月的药,准备在这里坚持到底。”
这样的坚持不止一次感动着我。
杜一心,中天建设集团四川分公司总经理,他的右腿在5月12日那天受伤。但他的身影依然出现在广元、青川,在去青川考察活动板房援建场地的车子上,一路的颠簸让他的腿疼痛难忍,颠得厉害时,他把右腿搁在坐在他左边的我的腿上,以减少颠簸带来的冲击。
归途中,我们的车子遭遇6.4级大余震,由于道路中断,我们被阻在路上。在等待的几个小时中,路边飞石不断,手机信号时常中断,但杜一心依然用手机给在成都的公司工作人员发去短信:彩钢板和人员都要以最快速度来青川。
“我相信我们可以出去,再说,即使我出不去,援建也不能停止。”杜一心这样对记者说。
“傻帽”的温州老板
主角:黄道力,广元温州商会会长
年届半百,从商几十年的温州人黄道力,近来被不少人认为“很傻很天真”。
我在广元见到他时,这位温州“老板”可怜得连一个落脚点都没有。采访地点,最终被安排在广元温州商会在城郊刚刚租到的临时办公房内。
“我在广元的商场和办公楼全部变成了危房,现在每天晚上住在帐篷里,这几顶帐篷是温州市政府昨天托人给我们送来的,之前,我们住的是彩条布搭的简易棚。”黄道力轻描淡写自己的遭遇。
一旁的商会成员告诉记者,事实上,黄道力在此次地震中损失惨重。“他来广元已经10年,这一次,损失起码在百万元以上,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我采访黄道力时,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近20天。然而,让人惊诧的是,他居然没有去过一次他濒临坍塌的商场和办公室,他把他的每一分每一秒时间都奉献给了“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
我撷取、整理了他的赈灾日记——
“5月12日,在温州参加市两会,当天不知道打了多少电话,为的是联络在广元的温州老乡,打听他们的安全。”
“15日,我听到一个噩耗,我们一位在青川弹棉花的永嘉老乡金雪娥为了救邻居家女孩,不幸遇难了。”
“16日,我心急如焚飞到成都,当天听说有一批温州物资从贵州运抵成都,我与商会成员一起向四川和温州有关方面协商,当晚在成都机场‘截获’物资,由我们负责送往青川。”
“17日,去青川,半夜返回广元,中餐晚餐以酸包子充饥。”
“18日,在广元成立广元温州商会抗震救灾工作小组,我24小时值班。”
“28日,我们将温州市政府送给我们的一批慰问物资转送给在广元参与救灾的武警。”
……
与黄道力一样“傻”的还有他的很多温州老乡,我的采访本上,记下了一大串他们的名字:郑宝山、李国荣、叶克龙……他们,全都在地震中受损,但他们的身影,全都无暇顾及“小家”。
在青川,有许多温州人从事弹棉花生意,当听说灾区群众缺衣少被时,他们紧急联系厂家,生产棉被,捐给受灾群众。
“离开?不!我们要留在四川”
主角:徐东,富通集团成都公司负责人,地震后在成都追加投资3500万元
徐东是一个忙人。
在广元、青川采访的一个多星期里,我一有空闲就联系在成都的他,最终约定我返程那天在成都机场碰一个面。但当天,他还是爽约了。
“不好意思,我们在成都的新项目马上就要上马了,实在是忙不过来。”电话那头传来徐东歉疚的声音。
徐东是富阳人,是富通集团成都公司负责人。2007年,他被派往成都,筹建成都公司,生产光纤预制棒和光缆。
地震震碎了许多企业家在川投资的信心。
“地震后,外省入川企业中有没有离开四川的?”记者问。
“有,但据我所知,不多。”
“你们会离开吗?”
“离开?不!我们要留在四川。”徐东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们董事长王建沂给我打了无数个电话指示:地震灾难在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同时,给西部乃至周边地区带来的心理层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这种时刻,我们非但不能走,而且更应该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
在已向灾区捐献238万款物、准备捐建一所希望小学的同时,富通还选择了以追加投资来支援灾区。“3500万元资金已经到账,前期准备工作都已经启动,我们还在联系国际战略投资者,下一步还将加大在四川的投资。”
同在成都的四川省浙江商会秘书长刘良绪告诉记者,地震后,浙江商会已接待和接洽了数百家浙江企业。“开始是捐款捐物,后来是咨询项目了,目前已经有两批浙商来成都考察过了”,刘良绪介绍说,根据掌握的情况,今年将会有超过1000家浙企进川,他们当中,有追加投资的,也有第一次进入四川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参与灾后重建,同时以自己的践行感召更多的人来支援灾区。
“去年浙商通过我们商会到川投资的金额超过270亿元,我们估计今年会超过这个数字。”刘良绪满怀期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