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的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 记者 吴煌 摄
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塑料手撕袋成为普通塑料袋的替代品;部分小型店铺趁机高价销售环保塑料袋……昨天是“限塑令”执行的第12天,本报记者跟随工商部门对杭州市区的部分农贸市场、超市、商场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限塑令”执行情况整体良好。与此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尤其是手撕袋(预包装袋的一种)大有成为塑料袋替代品并泛滥之势。
限塑情况检查
发现违规行为责令改正
昨天上午8点半,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刀茅巷农贸市场、好又多超市等处,进行塑料袋销售情况的检查。发现,市区“限塑令”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在刀茅巷农贸市场,市场管理处对环保塑料袋进行了明码标注价,小、中、大,分别售价格0.1元、0.2元、0.3元。摊位老板可以到市场处批发,然后按照标准价格卖给消费者。在该农贸市场内,记者调查发现,所有的摊位都不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消费者如果需要,只能使用手撕袋或者自行购买。在刀茅巷好又多超市,执法人员检查也发现,超市能够完全严格执行“限塑令。”
除了市区,杭州各县市工商也对“限塑令”的执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部分郊区农贸市场对此不以为然。萧山工商在新街镇对当地所有农贸易市场、超市进行检查。结果发现有6家农村超市仍然将超薄的塑料袋免费提供给消费者。
杭州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正在对违反“限塑令”的行为进行查处。一旦发现,立即责令改正。在规定期限内不整改的,将进行行政处罚。他解释说,责令改正就是希望通过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引导他们遵守国家法令。
开“限”十二天
超市塑料袋使用量锐减9成
虽然不和谐的“音符”仍然存在,但过去的10多天里,“限塑令”的功效仍然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昨天,杭州刀茅巷好又多超市对外公布一批数字。2008年6月前,该超市每天的塑料袋平均用量是一万多个。但从6月1日起,这一数字急速下降。6月1日,1554个;6月3日,959个;6月5日,943个;6月10日,626;6月11日,884个……和“限塑令”执行前相比,使用量降低了9成以上。
华润万家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以云和店为例。6月前,平均每天使用塑料袋1.5万个,但现在每天的使用量只有2000个左右。“这一限令不仅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为我们企业节约了开支。”
使用量大幅增加
手撕袋正在“架空”限塑令?
昨日,记者还联系走访了杭城另外多家超市、农贸市场,发现手撕袋(预包装的一种)的使用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在华润万家施家桥店。一位周女士进超市买了一盒雪糕。为了方便携带,她从生鲜区撕下一个手撕袋,把雪糕套上了。她告诉记者:“我就买这点东西,再花3毛钱买个袋子感觉不划算,只好拿这种袋子。”
华润万家的工作人员告诉:“确实碰到了这种情况。根据统计,我们现在每天要比以前多提供4卷手撕袋,大、中号各两卷。其中中号有820个袋子、大号有200个袋子,使用量大约增加了2000个/天。
在万寿亭农贸市场,一大一小两种平口的预包装袋几乎成了每个摊位必备的新容具。自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以来,不少农贸市场为了解决生鲜、零散食品的盛装问题,允许使用这种不在限塑范围内的预包装袋。
单位就在附近的小徐几乎天天来万寿亭买菜。她不好意思地说:“我从不自带环保袋或者菜篮子,每次都是用摊主给的这种平口袋,扎扎紧拎回去,比自己带环保袋要方便。”说话间,小徐已经在一个蔬菜摊位上挑好了几个西红柿,过秤后摊主将其装在大号的预包装袋里递给了小徐。记者数了数,此时,小徐的手上已经拎了四个预包装袋,西红柿、茄子各占了一个,而一条剖好的鲫鱼外则套了两个。
一位菜贩告诉记者,现在这种预包装袋的使用量不会比原先的塑料袋少,而经营户每天花在袋子上的成本倒是增加了。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本我用的是2.5元80个的塑料袋,一天下来的成本在6元左右,用掉200个不到。现在换成这种平口袋,大的5元钱80个,小的5元钱150个,我每天花在袋子上的钱起码也要15元,算一下,大大小小加起来也得用掉两三百个。”
由于缺乏统一明令的限制,这种预包装袋大有取代塑料袋形成新一轮泛滥之势。而据大关西三苑农贸市场经理沈东红介绍,这种预包装袋也是不可降解的。
有趁机牟利之嫌
部分商店高价销售塑料袋
塑料袋不能免费提供,也使一些经营者动起了赚钱的脑筋,让一些消费者对此很反感。
杭州的钟小姐对记者说,昨天,她在体育场路上的一家店里买了6瓶矿泉水。因为不好拿,只能买个袋子,老板收了我0.5元。今天到农贸市场一看,同样的袋子才0.2元。“这家店明明是趁火打劫啊!”
昨天,记者走访杭州部分小型超市、店铺,结果发现同样大小的环保袋价格各有不同,最低的0.1元,通常是0.2元,高的也有0.3元。偶尔卖出0.5元的高价,也不希奇。
记者就此咨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塑料袋的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政府不予定价,经营者可以自行确定价格;但经营者必须明码标价,让消费者知悉。”
有人偷用塑料袋
内外监管差异引起争议
在杭州万寿亭农贸市场,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者在光顾摊位时,偶尔会有摊主偷偷拿出一个禁用塑料袋送给顾客。这些塑料袋大多不放在台面上,塞在摊位底下,或藏在杂物堆里。一旦记者上前打听袋子的来源,摊主们就讳莫如深,只一味表示,没有塑料袋,市场里不给用。
杭州刀茅巷农贸市场的水果摊主章女士说:“我们完全不送普通的塑料袋,因为市场管得非常严。如果被查到,可能要取消经营资格。但街道边的水果店,都是暗自送塑料袋的;而且执法部门不能天天守着他们。这样一来,买水果的人当然要进外面的水果店啊。我觉得,这样对我们市场里的经营户有些不公平。”
法律人士认为
“限塑令”目前存有漏洞
“限塑令”正式实施不到两周,问题涌现,出现免费塑料袋用量减少、手撕袋用量剧增的局面。说明“限塑令”存在一些漏洞。杭州法律界人士对记者说,“限塑令”允许使用塑料预包装袋。这就给免费使用塑料袋留下“活口”,会使“限塑令”的功效打折扣。
面对手撕袋用量剧增这一现状,他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限塑令实施细则,明确禁用塑料袋的范围,堵住漏洞;另外,国家还要加大投入,尽快研发出既环保又便民的替代品,做到方便又环保。
限塑令下的另一种危机
□记者甘恬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在称呼塑料袋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分门别类?背心袋、手撕袋、平口的食品袋……这些原本看起来属于一家的袋子,如今成了一个个人们格外斤斤计较、区别对待的概念。
一切缘于那一纸“有所限又有所不限”的“限塑令”。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懂得应对、擅长寻找替代品的精明人一向不乏。当法令留有余地,禁一半放一半的时候,更是如此。所以,什么手撕袋、平口袋、预包装袋,总之只要不在这0.025毫米的禁区内,这些仍然可以堂而皇之地摆上台面。
因为这个跨越0.025毫米的细微差别,商户摊贩们摸到了游走于规则边缘的新路子;而有些贪图方便的人,道德愧疚感也获得了理直气壮的释放和消解。
于是,在菜场、超市、小店,我们看到的是,当那些撞在枪口上的“塑料袋”渐渐退隐江湖,但它的那些尚存自由之身的兄弟姐妹们,却迅速地占领了它原本的地盘,大行其道。某种程度上,使用量甚至不减反增。
然而,还记得我们“限塑”的初衷吗?是为了实现环保的美好愿景。但对于环境而言,塑料袋就是塑料袋,毫米之间的差别意义不大。拿预包装袋大范围替代普通塑料袋,并不能让环境改观多少,说不定,由于它的不可降解性,反而会加重环境的负担。可以想见,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限塑令”会不会成为类似“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鸡毛令”?
限塑令实施至今不过十余天,另一种危机已然摆在我们面前。现实与理想仍然相去甚远,这是我们必须清醒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