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门帘卷起,杭州大厦的LV专柜于6月16日重新开业。在杭城传得沸沸扬扬的LV涉嫌售假一案终于有了定论。近日,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对外发布声明,称接受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其销售不合格产品处以的76.11万元罚款,并将努力使中国大陆的所有产品都符合行业标准。(6月21日中国新闻网)
LV的产品出了问题!这个消息对经受过洋品牌轮番“水土不服”的消费者而言,既正常也不正常。说正常,那就是市场再次以铁的教训告诉我们,品牌迷信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奢侈品消费也没有安全岛;说不正常,LV如此驰名而爱惜羽毛的国际公司,光是在中国本土,就曾多次状告过家乐福等单位售假,质量意识竟然跟不上“合格”的节拍?
事实就是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背提包》中“外观质量要求”项目要求,LV的三款背提包(M32488,M40121,M51154)缺少主体材质标样,通俗地说,就是缺少一块表示包材质的皮标。LV少的这块皮,逻辑上说并不存在技术或国别性的难题,何以如此不自知?早在2006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份抽查报告显示: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杭州大厦店,被抽查2批次,均不合格。抽查中有几百双产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进口名牌皮鞋,属于质量不合格商品,认定为“伪劣商品”,被依法在杭州市郊某垃圾处理中心烧毁,其中就包括杭州LV店的皮鞋。
没有东方不败的洋品牌,只有品牌迷信下的无辜埋单者。LV少的这块“皮”,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体现,利润永远是市场主体的澎湃动力,至于企业社会责任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善美,还是哈耶克的那句话:坏的制度使好人做坏事,好的制度使坏人做好事。如果没有浙江工商行政部门的督察,LV少的这块皮,也许就给其无限价值魅力“一俊遮百丑”了。LV的出事,只不过是还原了国际品牌制造企业的真实面目。效益最大化、利润至上永远是市场的不竭动力,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可是品牌天生只姓资本不姓诚信,免检也好自律也罢,都抵不上制度化的监管和刚性的规范。
大凡著名品牌,都有自己的忠诚度,而且我们处在一个文化交融、观念整合的时代,信仰的真空、价值观的多元为品牌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时候,会由自发的品牌忠诚,发展到专业的品牌崇拜——但如果消费环境不规范、诚信机制不健全、品牌意识不重视,则少数强势品牌很容易制造品牌迷信。LV少的这块皮,未必会对其今后在中国的销售有多大影响,甚至是工商部门先于消费者察觉,这种非专业的缺憾越难辨识,则说明其背后的品牌迷信越有强悍的市场。这是LV的骄傲,也是我们在笑话人家折翼之后应有的反思。
据LV的说法,在5月15日-30日之间购买被抽检认定为不合格的三款背提包的消费者,路易威登中国商业销售有限公司接受其换货或退货的要求——“因为我们是15日接到三款背提包产品不合格的报告的,在此之前没有任何机构对产品缺少主题材料标识提出过异议。在15日之前购买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这种处理问题的姿态显然经不起推敲,也非常不合乎LV领航奢侈品市场的做派和风格。但这种腔调显然和洋品牌在中国出事后的傲慢与偏见一脉相承——是到了我们把罚单开得更刚性、更法制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