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随着我国首部《禁毒法》的正式实施,以往的劳动教养戒毒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社区戒毒和强制隔离戒毒。杭州小营街道成为我省首批社区戒毒试验点之一。现在,小营街道已经陆续接收了24名户籍所在地为小营街道的本地戒毒人员。
熟悉的街坊邻居,熟悉的墙角屋檐,熟悉的小狗阿黄……家就在眼前,有着8年吸毒史的张铭(化名)转身对记者说:“也许你体会不到,能回到家戒毒,我觉得自己没有被社会抛弃。”
社区戒毒的期限为3年。在进入社区前,每名戒毒人员要和社区签订一份《戒毒协议》。例如:家庭要做好戒毒人员的第一监督员,有什么情况及时到社区反映;每个月戒毒人员至少来社区一次汇报思想;帮教小组将不定时到戒毒人员的家中家访,了解近期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平时社区组织戒毒人员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逢年过节戒毒人员还要积极参加社区联欢会等等。
社区戒毒专管员金彪告诉记者,与以往强制戒毒最大的不同在于,回到社区,会让戒毒者更容易,也更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们的心灵交流会变得平等,也更深入。”
短短1个月,金彪已经和张铭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一个星期,两人要聚好几回。张铭遇到不愉快了,他的感情上出问题了,他和别人有矛盾了,都会告诉金彪,有时一场“谈心”就是一个上午。
在姚园社区, 33岁的戒毒人员小杨正忙着和社区干部排练“七一”文艺晚会的节目,在歌声中,她快乐地翩翩起舞。
小杨以前做服装生意,一度生意红火,因为好奇在朋友的唆使下吸食了第一口海洛因,不久,多年的积蓄花完了,生意没了,好端端的一个家散了。现在,社区戒毒专管员为她度身制定了一套“歌舞疗法”,每天的活动排得满满当当。
“我现在过得很充实,也不想毒品的事,我好象又回到了从前。”小杨的眼神里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