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街道歌手的文化梦
讲述人:宁波陈启扬
隔着录音棚的大幅透明玻璃望进去,陈启扬双手捂着耳麦,唱得很投入。他和另外两个网友正在录一首新歌——《forever friends》——一首献给奥运会的歌。
这个酷爱音乐的“街道”歌手,现在最得意的就是,他的梦想超额实现了——从拥有个人的录音棚,到直接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最早就是在电脑里录歌,后来买了个立杆话筒,不专业嘛,我还在话筒前面绑了把丝绸扇子防止喷麦。”陈启扬笑着说,这些年在宁波市镇海区的庄市街道文化站工作,攒了点钱,便打算建一个个人的录音棚,不料领导听说后主动找到他,“你那么喜欢音乐,喜欢演出,索性成立个音乐工作室得了。”
去年1月,陈启扬的——“扬炀文化艺术传媒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街道还为他添置了160平米可随意拆建的舞台,以及音响、灯光等价值30多万元的设备。
街道当然有自己的“私心”——自从街道在下属的8个村3个社区都搭建了“文化大舞台”之后,光靠村民们自娱自乐还不够,得时常送些有一定规模、新鲜的演出下去,成立了音乐工作室之后,这个重任就落在了陈启扬的肩上。
现在,他的主要工作和十几年前做流浪歌手那会相差无异,就是背着舞台和设备到处搭台演出,但那时候是跟着一个并不怎么知名的地方歌舞团做歌手,现在,设备是他自己的,节目是他编排的,演员是他邀请的,一切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文化站从旁协助。
今年的新年,他组织了一台节目到各村镇巡演。名气打响了,就有村子找上他,说村里要搞文化周,请他去演出,“整整一周,每天挖空心思换节目变花样,但村民很热情,两千多人拥在台下看。”
村民看演出当然都是免费的,但也不需要陈启扬自己掏腰包,“街道一年划出十几万用于文化建设,我每搞一场演出,再合计成本从经费里‘报销’。”如此一来,他也来了劲,逢年过节都要办几台。要让节目精彩,他像星探一样挖掘身边的文艺好手,谁爱唱,谁舞跳得好,谁能演小品,他心里都清清楚楚。
本报记者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