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8日讯
温州这些富豪们03年以每平米一万多的价格买了号称浙江第一高楼的温州世贸中心房屋。07年底,房价已经涨到3万左右,这时购房者与开发商因为多买面积、装修费等费用产生纠纷,购房者认为开发商在变相加价。他们上访、打官司,集体维权,涉及金额超过两亿。
在楼市一片红火的景象下,所有的购房户都心急地等着世贸中心尽快完工交房,矛盾被飙升的房价给购房户带来的欢喜所掩盖
6月26日上午9时,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9号庭内座无虚席,购房户邵肖静起诉温州世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贸房开公司”)案准时开庭。法庭上,原告邵肖静的代理律师童平宇要求法院确定原告与被告世贸房开公司签订的《房屋预订意向书》合法有效,并且要求世贸房开公司按照《房屋预订意向书》中的约定履行义务。
在旁听席上坐着同样诉求的38位购房户,他们与邵肖静一起,共购买世贸中心42套写字楼,这些购房户捆绑的诉讼标的额是两亿多元,仅诉讼费用就210万元。
另一个显示着这些原告身份的,是法院门口停放着的一长溜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
“每个人的身家都在千万元以上。”一位参与旁听的人士在提到原告时说。
认购
被誉为“浙江第一高楼”的温州世贸中心,位于温州市解放南路。
2001年9月,温州世贸中心工程开始启动。依照设计规划,温州世贸中心建成后高度为348米,主楼为68层,预计在2008年底竣工,是温州经贸合一的标志性建筑。该楼不仅是浙江第一高楼,还是全国第五高楼,是“新温州地标,新温州精神”。
2003年,尽管该楼盘还没取得销售许可证,但是楼盘销售的广告已经在报纸上出现,也有人开始认购。
“我们是冲着‘浙江第一高楼’去的,大家都觉得这个地方有投资前景,会是温州最高档的商务写字楼。”买楼的叶女士回忆说。
当时叶女士看中了第九层,她以1015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下762平方米,总价值为773.43万元,并且当场缴纳了总价款20%的预付款154.86万元。
“2003年时房价并不高,当时周边的写字楼价格不过每平方米5000元,这个楼盘在当时是绝对的天价。”叶女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4年5月,依照世贸房开公司的要求,叶女士再次交款154.86万元,“两次交了总价的40%,共有300多万元。”
随着楼市的升温,世贸中心楼盘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许多购房者将手中的《房屋预订意向书》高价卖出。
“很多人买的都是二手房。”购房户陈先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陈先生是2006年10月份,从一名王姓意大利华侨手中购买了40层457.25平方米的写字楼,价格为18500元/平方米。陈先生和王姓华侨谈好价格后,一起到世贸房开公司,对《房屋预订意向书》进行更名,并向世贸房开公司缴纳了10万元的更名费。
更名费让购房户对世贸房开公司的意见很大,但是,在楼市一片红火的景象下,所有的购房户都心急地等着世贸中心尽快完工交房,矛盾被飙升的房价给购房户带来的欢喜所掩盖。
在2004年交完第二期20%的楼款后,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世贸房开公司就再也没有要求购房户交钱了。
这让购买41层的远在葡萄牙的华侨厉先生暗暗着急,2006年初,他给世贸房开公司财务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缴纳第三笔房款,对方告诉他:“第三笔钱马上要交了。”于是,厚道的厉先生赶紧从葡萄牙把140多万元钱转到国内,作为第三笔20%的房款,交给世贸房开公司。事后他才知道,他是最早交第三笔款的购房户,“比人家早交了一年多”。
事实上,早在2004年8月16日,世贸房开公司就已经取得世贸中心大楼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但是,交了第三笔钱的厉先生,却一点也不知情。
“只要房产公司说要交钱,我就马上过去缴了。”厉先生说,“都盼着能早日拿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