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见到陈吉刚时,这位浙江万里学院年轻的副教授已经收拾好行囊,明天到上海,只等“雪龙”号11日鸣笛赴北极。昨天下午,万里学院专门为陈吉刚举行了一个出征仪式,学校党委书记、执行校长陈厥祥郑重地把校旗交到他手里,他是继万里女大学生戴芳芳赴南极科考后学院第二位极地科考人!
一走就是78天
陈吉刚是浙江万里学院微生物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这个2005年浙江大学微生物学博士毕业的年轻副教授,此次北极之行肩负着学校重点打造微生物的重任。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参与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高校老师,31岁的陈吉刚带去了一个国家科技部立项的国际合作重大项目——极地海洋沉积物微生物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研究。
陈吉刚这一走,就是78天,从7月11日持续到9月26日。看一看陈老师的行囊,2吨重的设备已经托运去了上海,这是他行囊中最重要的东西;他随身带的物品,就是一些换洗衣物、DV机和电脑。
老婆,你辛苦了
对做微生物研究的老师来说,能有机会去北极,实在难得!今年4月,得知自己能去北极时,陈吉刚别提有多高兴了。但同时他又对老婆心怀歉意,他们的孩子预产期是7月27日。
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婆时,“我感觉她一下子有点接受不了,有哪个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愿意自己的丈夫不在身边?”
“我其实挺矛盾的,我们本来就是周末夫妻,她在慈溪,我在宁波,现在又要一个人坐月子,太委屈她了。”但毕竟是多年,1996年大学认识,一同走过了十多年,妻子最理解丈夫的难处。“她说,会把孩子出生时的照片、录像拍下来,等我回来看。”
要带5吨样品回来
在读博士时,陈吉刚搞的是动物病毒研究,到了万里学院,他才转行搞海洋微生物研究。
“我最想研究的是那些能够产出生物活性物质的微生物,还有对基础研究有价值的微生物。”陈吉刚举例,他希望能找到产抗癌物质的、产低温酶的、产抗冻蛋白的微生物,找到那些在低温、高压下存活的微生物的生存机制。
“找到这些微生物,并把它们的样品带回来进行研究。我希望能带回5吨样品,当作礼物送给我出生的孩子。”
浙江万里钟情极地科考
两年前,万里学院本科生戴芳芳乘德国“极星”号科考船赴南极进行冰海生态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现在又有万里教授向北极进发。这一南一北,真实折射出浙江万里学院“立足本土,放眼国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2006年以来,德国AWI极地海洋研究所和德国JENA大学等科学家12人次来浙江万里学院访问,谈及内容包括:富含PUFAs的海洋硅藻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极地微生物基因资源研究;人类海洋经济活动与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工程技术与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海洋开发与环境和谐发展等。
根据合作协议,2008年下半年起,将有外国博士研究生到万里学院进修,接受中德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在极地领域,2009年德方专家还将直接随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与万里师生一起完成南极深海考察项目。这标志着万里学院中外双向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实现了质的飞跃。陈吉刚博士这次赴北极考察,即属于中德政府间极地与海洋合作意向书中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其内容包括:一、全球变化与极地环境;二、极地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三、极地超微细菌研究等。
浙江万里学院师生在短短几年间先奔南极,再赴北极,凭借的是他们对极地的向往和对科学的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