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高银街至西湖大道段街道效果图
高银街至西湖大道段沿街骑楼分段索引图
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
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这个杭州实施难度最大、引发争议最大的工程之一,如今正“稳步前行”:立面整治将于8月份启动,年内完成;具体专项规划逐步出笼,比如,中国美院设计的高银街至西湖大道段骑楼的系统建设方案。昨天,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再度实地调研中山路,设计单位、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中山路改造进展。
骑楼设计
中山南路将建十段骑楼
对于中山路历史街区而言,从南宋以来的坊巷制,是其有别于国内其他历史城市的重要特征。
中国美院的设计者认为,“现在虽然这种坊巷制的结构残缺不全,但我们通过仍在使用中的地名,还可识别出大致范围。骑楼系统的设置,不仅修复了街道的历史尺度,还修复了坊巷制街道的历史结构,称得上是一举两得。”
按这样的设计理念,杭州要在高银街至西湖大道段的中山南路上,街道宽度大于12米之处,设置有遮雨功能的骑楼和连廊,属于“恢复城市历史尺度,重现坊巷制街道的重要手段”。
鼓楼到平海路段,有条件的地点也会加设骑楼。
骑楼系统工程分成三个大组合段:北入口牌坊—甘泽坊墙段,甘泽坊墙段—惠民路墙段,惠民路墙段—高银巷墙界段。
每个大组合,又可细分为3至4个位置较近或结构相连的骑楼段,共分10个骑楼段。
骑楼之上可加建观景亭
根据设计方案,骑楼整体高度将不超过8米,以不遮挡2层以上建筑采光为宜,并与中山街道上常见的2至3层传统建筑高度协调。
设计提出,“加设的骑楼从材料、色彩到结构体系乃至屋顶形状,都必须与原建筑协调,会采用当地特色材料,与现代建造技术结合。”
例如,在西湖大道以南,材质重点考虑青瓦、青砖以及当地有特色的。同时,“可用原色的木材、竹材配上白粉墙,形成黑白灰为主色系的历史性色彩体系。”
在一些骑楼之上,可加建观景亭,“行人游客可以从观景亭上俯瞰中山路景色,无疑能凭添几分诗意。”
再则,骑楼系统的建造将注重与景观水系有机结合,“形成特别有杭州历史人文气质的沿水街道景观,体现只有杭州才有的悠游轻松的生活气息。”
骑楼的商业功能不容忽视。比如,它既可以做独立小型的餐饮茶楼和书报亭,也可以打通背墙,与背后已有店铺形成一个整体。
根据城市家具的设置,骑楼又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的休憩空间。一些在中山路上的小贩、摊点等民间特色小商业,也可灵活穿梭在骑楼中。百姓若有什么需要自发办各类文体活动,骑楼也是个很不错的场所选择。
立面整治
油毡瓦、青砖墙、木排门:回味老杭州味道
中山路沿线立面深化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其中上城区段中山南路及下城区段沿线立面整治方案已进行评审。根据现有立面整治方案,8月底开始的整治工程,将以屋顶、墙面和门窗改造为主体。
“选用青石、青砖、灰瓦,无色或浅灰色透明玻璃等材料,改造现代建筑墙面。用传统工艺与材料,维护更新传统建筑墙体,以保持原有的历史形式。”
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立面整治方案,在这个思路下,将根据不同区域原有建筑的特点,进行不同处理。
例如,中山南路上现存大量木结构屋顶,为了保持丰富细腻的传统屋顶肌理,将仅对变形、破损和缺失的情况进行翻修。
而沿街穿插的许多1960年后兴建的,具有办公、商业等功能的公共建筑,将进行屋顶绿化。现存破旧、临时加建的阁楼将拆除。
传统彩绘图案、古井:将予以保护
工程整体色调以黑白灰为主色系,但又不是简单的黑色、白色、灰色,而是将这三色进行微妙的明度和色相变化并组合,呈现多层次渐变特色。
如中山北路沿线需整治的建筑物的色调需要逐幢进行确定,以米灰色、中灰色、青灰色为主色系,并逐步过渡到较为现代、明快的色彩,既保证了上城、下城整治色彩的衔接与过渡,又展现出中山北路现代商贸街的风貌。
同时,对目前依然留存的历史印记将予以保护。“比如传统建筑山墙上的彩绘图案、生活古井或者居民自发设计的绿化设施等,将不会轻易用现有手段修整。”
“个别西式建筑诠释了不同历史时代的风貌,将恢复原来的水刷石墙面。”
扇窗、排门:古色古香浑然天成
“街面整治中很重要的门窗洞口,会选用传统窗扇、门扇样式,采用漆成深栗色、浅灰色等类似色系的实木或黑色铁艺花饰装饰的铸钢等,打造出古色古香又浑然天成的扇窗和排门。”
比如,以中山北路沿线为例,原则上百井坊巷、庆春路口、平安居玄坛巷口的坊墙,为清末民初坊墙式样,其他支小路坊墙、门楼,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庆春路口、张同泰旁和百井坊巷口三处,将建成绿化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