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7月21日讯 潘乐是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业务二部经理。开业一个半月来,她几乎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流程:早上8时准点到银行,与手下5位客户经理开碰头会,分派任务后,即两人一组外出“扫市场”,重点从当地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中“觅食”。到7月15日止,潘乐的团队已探访了超过160家小客户。
乐于“做小、做散”,正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最大区别所在。曾在其他银行工作过的潘乐对此感触颇深:从“做大”到“做小”,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寻访,自己正在学会“转身”。
7月17日上午,记者随潘乐来到长兴县水口乡龙山村回访她的信贷客户——苗木种植户夏永华。老夏承包的70亩坡地上,5000多株香樟、银杏、合欢等苗木长势正旺。老夏说:“多亏长兴村镇银行帮了大忙。”原来,老夏当时资金缺口达30万元,向其原开户行贷款,对方却以资金紧张为由迟迟不给回音。无奈之下,老夏甚至动起了借高利贷的念头,但高额利息让他下不了决心。彷徨间,正碰到潘乐进村作信贷调查,了解情况后只用3天时间就帮老夏办妥了30万元担保贷款。
尽管开业时间不长,但这样的“及时雨”在长兴村镇银行已下过多次。行长朱海荣说:“我们做的就是小生意,包括银行的营销、激励机制都是鼓励员工做小不做大。”
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份报表,一份是自5月27日开业至7月15日的经营报表,截至7月15日,已向79户贷款户发放贷款约1.23亿元。其中,5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为49户,50万元至200万元的为18户,200万元以下的贷款户占比达84%,最小一笔贷款只有3万元。另一份是今年长兴县新发展家庭工业的汇总报表,朱海荣掂了掂这份报表说:“这些都是长兴村镇银行潜在的放贷目标客户。”
除长兴村镇银行外,我省首批开业的另一家村镇银行——玉环永兴村镇银行,也是服务农户、小企业的积极践行者。开业一个半月来,该行把全县年产值5万至500万元的企业全部放进自己的“融资池”,并根据玉环区域经济特色,对这些目标客户群进行市场细分,借助信贷流程、产品创新等手段,尽可能满足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玉环当地不少小企业已融入以规模企业为核心的上下游产业链。为此,永兴村镇银行专门开发了订单融资贷款等8类小企业成长贷款系列产品,率先与浙江亚太机电集团合作,由后者提供担保,“永兴”负责向为其作配套生产的玉环小企业放贷。开业至今,首批9家小企业获贷400万元。
记者手记——期待“鲶鱼效应”
村镇银行的应运而生,不仅给众多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增加了一条融资渠道,也将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鲶鱼效应”。
县域金融网点覆盖少、金融“供血”不足、竞争不充分,一些金融机构往往放不下“身段”,对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很难做到有求必应。随着村镇银行的“破冰”,这一局面正在改观——眼下,无论是在长兴或玉环,一些大中型银行机构开始眼睛向下,数十万元乃至几万元的贷款也肯做了,原先耗时一两个月的信贷审批环节也压缩到10天之内……这正是政府、农民、企业热切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