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2日讯 说起留守儿童,人们已不再陌生。然而在嵊州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村庄里,留守着一批妇女。她们为了抚养下一代成长,照顾上一代养老,坚守在家里。如何让这些“留守妇女”不“空守”,让她们找到致富门路,当地一些政府费了不少心思。
这些天,在嵊州市下王镇下王村童建凤家里,聚集了村里许多妇女,她们一边拉家常,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她们正在做的就是圣诞灯,它的主要元件是灯线,加上几个细灯泡。她们动作娴熟,只需要一分钟时间,就可以串好一盏。不仅仅是童建凤家,村里其他家里,也聚集了一批妇女,制作这种圣诞灯。
到上午10点30分,在童建凤家里做活的妇女汤娟起身,准备回家烧饭。因为读初中的儿子要回家吃饭,汤娟可不能误点。她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她留守在家里。每天上午十点半、下午四点半就是她固定的做饭时间。在家除了照料儿子,在地里种了点蔬菜外,汤娟比较空闲,而像她这样的妇女村里比较多。一个女人力量有限,干不了许多农活,而出去打工又于心不忍。如何在家里能赚些钱补贴家用,当地政府部门也为这个问题发愁。
据了解,在下王镇“留守妇女”较多,主要是工业相对落后,男丁大多外出打工,而妇女为了照料家庭往往留守在家。为了给“留守妇女”找到就业门路,今年初下王镇党委政府开动了脑筋,组织全镇20多名计生服务员成为各村的经纪人,牵头组织妇女进行来料加工,并从该市黄泽镇引进了第一批圣诞灯订单。
“从第一批3000多件圣诞灯加工,到如今已经是第四批,这批订单任务是10万件,全村已经有三十多位‘留守妇女’加入了制作行列。只要订单接来了,每人每天赚三四十元不成问题。”下王村计生服务员张珍飞说。这种来料加工最大好处是,只要自己想做,随时都可以来,不像到厂里上班那么准时,形式自由。
据了解,这种来料加工在嵊州市许多农村已广泛开展,比如该市剡湖街道禹溪村,一些男人到北京等地去开包子店了,留下来的妇女在家里办起手工饰物加工,赚钱补贴家用,但这只是自发行为。而像下王村这样大规模的加工业务还是第一次,如今圣诞灯已经照亮了村里妇女们就业的积极性,给“留守妇女”指引了“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