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3日讯
日前,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中国保监会向大地财产保险公司下发文件《关于切实改善偿付能力状况的通知》产险部函,暂停其浙江、上海、江苏、江西等五个省、市的非车险业务。而这几个省市是大地财险业务开展较快较好的地区。
针对个别财险公司业务增长过快,导致阶段性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6月30日,中国保监会召开主席办公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草案)》、《保险公司董事会运作指引(草案)》等新一批4个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据保监会相关人士介绍,该规定中提高了监管标准,将偿付能力充足率分为100%以下、100%—150%及150%以上三等。其中,充足率在100%以下的保险公司将被限制资金运用渠道,将遭到保监会采用“责令增加资本金、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董事、高管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甚至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拍卖资产等”措施进行监管。此外,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到150%之间的保险公司将被列为关注类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的方为正常公司。
可能会再增资3亿美元
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20日,当时的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作为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唯一的直保财险公司,大地财险在四年间保费规模从2004年的15亿元到2007年突破100亿元,公司已设分公司34家、营业部1家,5个层级的总机构已超过1600家。
大地财险大小股东共十家,除中再集团外,还有亚洲联合企业公司、香港亚洲保险公司、泰国盘古大众保险公司、印度尼西亚中亚保险公司、新鸿基地产保险公司5家外资公司和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深圳健康元药业集团公司和北京松联创新科技发展公司4家中资企业。不过这些股东中,除中再集团和宁波电力外,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在10%以下。
2006年末,中再集团持有大地财险股份从60%提高至近70%。2007年初,大地保险自公司成立三年后首次增资,中再和宁波电力分别注资6亿元和1.2亿元,注册资本进金扩充至17.2亿元。
偿付能力不足一直是很多保险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除了增资扩股,还可以通过加大分保力度、停止设立分支机构、控制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等办法来实现。可保险公司和股东都不愿意放弃发展速度和规模,增资扩股成了最有效的途径。
大地保险内部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保监会暂停大地财产非车险业务后,总公司正与保监会进行协商,预计可能会再增资3亿美元。
产险不规范竞争的恶果逐渐显现
引来增资,即可大规模发展业务,业务发展过快,偿付能力出现危机,又会制约发展。如何调和这二者的矛盾,是很多中小保险公司的困扰。
2007年,在“即将获得增资”的政策指引下,大地财险业务量猛增。据保监会的相关统计,2006年全年,大地财险录得保费收入63.28亿,2007年全年原保费收入为100.28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近60%。
一家财险公司人士分析认为,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的一些不规范竞争行为,是大地财险被罚的原因之一。
记者采访了大地保险公司某分公司高管,了解到,由于保险业准许开业的门槛比较低,导致保险主体过多,有些公司为了生存,不计成本降低费率,结果是亏损经营。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在个人业务上开出3到5折的折扣,更在承保大型项目上竞相降价,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保险费率低到万分之几。保险行业发展迅速,而分支机构在地域上又极为分散,部分国有保险公司对其分支机构产品推广与保费投资控制力缺失,这使得保险公司售出了许多不盈利的产品,甚至出现公司业务规模越大,亏损相应扩大的情况。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规模,保险公司就要提高业务员的佣金和手续费,导致出现垃圾保单,业务人员私自隐瞒保单,先出险再投保等情况。这样靠提高佣金和手续费的方法来简单竞争的最后后果是肯定会亏损,而亏损无疑会影响到公司的偿付能力。显然,大地财险也因此受伤。
大地财险解决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曾因去年其母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获得中央汇金公司注资而获得转机。中再随后启动了对大地财险公司的增资行动,但眼下由于价格分歧,大地财险的增资陷入僵局。偿付缺口未补之际,大地财险公司又出现低价竞争的市场行为,保监会无奈之下,只能拿出惩罚性措施来施加压力。
大地财险一未被叫停省市分公司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这些区域业务量不是很大,问题暂时不是很凸显或未出现亏损情况,所以不在被暂停的名单之内,但是非车险业务在大地财险业务中占到三成,监管部门的行动无疑也给其他分公司带来很大的压力,对其经营和监管也是有约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