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战友们一起研究。 尹炳炎 摄
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火辣辣的日头下,我们来到驻浙某部“硬骨头六连”所在团的训练场。
“卢加胜!”随着战友的一声召唤,一位戴着坦克帽的士官,从一辆晒得发烫的铁甲战车内钻了出来,他就是卢加胜。
个子不高,但长得很墩实,汗水和着油污,使卢加胜的面孔很“迷彩”。当他发现我们在注视他的时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一笑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加上其一脸憨态,我们立马想到了“许三多”。
“许三多”是艺术化的人物,而我们从卢加胜身上看到的是更为真切的士兵风采。
浴血壮举六年只字未提
2001年2月11日,探亲返家的旅客涌向成都火车站。下午四点来钟,一大群凶神恶煞般的“旅客”强行冲过安检口,挤上了成都开往武昌的K148列车的四五节车厢。这伙人一上车就连打带踢地把同车厢的旅客赶了出去,76个人霸占了216个座位,女列车员请他们把座位让出时,一个大个子把她一把推开,举着砍刀恶狠狠地说:“少管闲事,当心老子砍了你!”
列车驶出车站,这群人拿着砍刀挨个向没有座位的乘客收取几十元的“座位费”,如有不从,他们就挥刀威胁。不到10分钟,这伙车匪就洗劫了旅客的千余元财物。
听说这个情况后,列车乘警马上找了十几个列车上的解放军,临时组成一个小分队,进入5号车厢。劫匪一看来了警察和军人,疯狂地操起砍刀向他们挥去。这时,一个小个子士兵扑了上去,一把抓住一个劫匪的手腕,和歹徒扭打起来,搏斗中,他的小腿和头部多处被砍伤,额头上中了深深一刀,脸上都是血。
经过3个小时的较量,他和其余23名军警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将76名犯罪分子全部制服。这位小个子战士多处受伤,失血过多,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
住院10多天后,他自己付清了7828元医药费,还没等到伤势痊愈就悄然离开医院。
事后,包括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组、《解放军报》在内的数十家新闻媒体都报道了这起恶性列车抢劫案,为了尽快找到在列车上制服犯罪分子的英雄们,广州军区与武汉铁路分局组成了联合调查组远行千里,经过了一个月的追踪调查之后,除了知道这位战士在医院登记的名字叫卢加胜之外,再也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的信息。
去年3月,原师政委白吕到连队检查工作,发现卢加胜额头上有一块伤疤,就开玩笑地问道:“卢加胜,是不是打架了?”卢加胜笑笑,没有解释。可白政委一直追问他伤疤的来由,被问急了,卢加胜只好把6年前探家归队时发生在火车上的事情说了出来。
原来,卢加胜伤愈归队后,只字未提自己的这次壮举,有战友问起他的伤疤,他就说是在家里不小心碰的。几年里,他所在的部队没有一个人知道报纸上寻找的英雄,就在他们身边。
当年同卢加胜一同参加列车战斗的军警中,大部分荣立一、二等功,有的当选党代表,有的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而卢加胜却一个人悄悄地离开了本该属于他的鲜花和荣誉,将自己的英勇事迹全部“归零”。别人问他,人家都立功受奖,你除了伤疤什么都没捞着,后悔不后悔,他憨憨一笑:“我干了自己该干的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装甲车经过就能听出故障
卢加胜是一名坦克底盘修理工。2003年一次海训,卢加胜担任抢修保障队队长,正当装甲车快速下海时,一辆装甲车却在舰门“趴窝”了,堵在舰艇上动弹不得。卢加胜立刻动手抢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不能排除故障,急得他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无奈之下,只能请来工厂的师傅才把战车修好。一辆装甲车的问题影响了整个演习,卢加胜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儿。
出了洋相之后,卢加胜暗自发誓,一定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兵。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车场上,凭借着刻苦训练,卢加胜闭着眼睛也能熟知装甲车底盘的结构,不用上车凭听觉就能感知装甲车运行的故障。
有一次,一辆装甲车在他面前经过,他急忙让驾驶员停车,说这辆车有故障。驾驶员不信,下车仔细一查,果然发现了问题。驾驶员拍着卢加胜的肩膀赞叹道:“老兄,你真神了!”
就是这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士兵,先后写下了10万字的学习笔记,参与编写了《底盘常见故障分析小册子》、《出入场车辆检查手册》等近120万字的教案,作为经验向全团推广。但卢加胜并未满足,他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一次,卢加胜抢修一台装甲车时,心里又琢磨开了:“未来作战以快制快,能不能制作一套专用工具来提高修理效率?”于是,他又啃上了这个“硬骨头”。白天,他钻进发动机舱,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在机舱内5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汗珠从他的额头上一滴滴掉下来,身上的衣服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晚上,他在灯下苦读战车技术资料和维修专业教材,修改图纸和方案,光是工具架就焊了10多次。经过2个月的奋战,“中心线快速校正和拆装架”终于研制成功,这一革新成果的应用,大大缩短了修理时间,提高了战场修复效率,荣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每年都给家乡五保户百元“红包”
卢加胜出生在四川营山县星火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一直比较艰难。当兵离开家后的卢加胜,心里始终对故乡有一份牵挂。
虽然自己的工资不高,但每年过年,他都要给家乡村里5位五保户送慰问金,每户100元,至今已经坚持10年。
前几年卢加胜听家人说起,村里要修路可钱不够,他立即给村支书寄1000元,这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镇长陈军给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卢加胜从部队回家过年,听家人说起镇上的治安不太好,他主动来到镇政府,问我可不可以过年的时候让他值班。我说你难得回趟家,还是多陪陪家人吧,可他坚持要在镇上值班巡逻。他从年初一就和民警值班,一连值了好几天。后来,他又提出要帮助民兵训练维护治安,从他回家就一直为镇上的事情忙活。”
妻子说:“一感动就被骗了一辈子”
这位在战士看来有勇有谋的战友,在乡亲看来有情有义的老乡,在妻子陶英眼里,却是一个“骗子”。“他不是个体贴的老公,也不是合格的父亲。当初结婚的时候,他给了我一份协议,写着‘在一起好好过一辈子’,协议有效期是90年。我当时觉得挺感动的,不过后来发现被他骗了一辈子。”陶英笑着说:“协议上面写着要我全力支持他在部队的工作,还要承担起照顾家庭的一切重任,遇到战争啦、抗洪抢险啦,都是他说了算,我必须积极配合。我一感动就全答应了。从此,只要我对他有点抱怨,他就拿出协议,你说我是不是被他给‘骗’了。”
“2006年我生孩子,一直给他打电话催他回来,可是他总是说部队里很忙,走不开。后来,我难产,差点没命。女儿出生到现在,他和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一个月,女儿看见他,就躲在我身后不敢出来。家里什么事情都是我在操持,有时候觉得很累。可没有办法,谁让我嫁了一个军人呢。”陶英的眼里闪着泪花。
其实,看着妻子的眼泪,卢加胜的心何尝不痛。“我有三个遗憾。当兵第六天,一手把我带大的奶奶去世了,我没能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2001年,母亲动大手术,我当时正在演习,没能照顾她;再有就是老婆难产,我是在一个月后才抱着女儿的。我知道,我亏欠亲人的太多。等我转业了,再好好补偿她们吧。”
人物卡片
卢加胜,四川营山县城人,1979年2月出生,1995年12月入伍。历任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先后5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0年被集团军表彰为“百名优秀士官”。2006年获解放军“四总部”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2007年荣获一等奖。2007年12月被南京军区树为“爱军精武标兵”。一次荣立二等功,两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