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8月14日讯 农贸市场蔬菜、海鲜品种多,但天热气味大;超市买菜环境好,但品种、新鲜度、价格又让人难以琢磨。
买菜开始涌向超市
连日来,记者走访杭城30多家超市、农贸市场发现,超市在高温期间悄然打出服务牌、价格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民青睐。
8月5日早上7时,华润万家生活超市施家桥店,距开门仍有5分钟,几十位大伯、大妈就站在门前等候。京都苑居民王胜琦以前一直在文晖桥下菜场买菜,但天热以后,超市有空调凉快,环境比菜场好,所以,他现在都上这里买菜。
当然,要让居民从菜场“转战”超市,仅提供清凉环境显然不够,生鲜的质量、优惠的价格和丰富的品种是居民买菜时需要权衡的首要条件。华润万家的蔬菜是农民6时从基地直接送来,新鲜程度、性价比与农贸市场都有一拼。家住和平小区的王水花挑拣着毛豆,还剥开一个给记者看新鲜程度:“你看,超市毛豆也很新鲜呢。”
蔬菜区负责人杨会卫告诉记者,进入超市的蔬菜要通过有无残留农药检测,不合格不能卖,这一点我们比一些农贸市场做得更好些。
品种上,超市比农贸市场选择余地更多。联华施家桥店的组合菜,就是把洗净、切好的各色菜,进行荤素搭配,一般菜场买不到。还有,有些人一谈超市买菜,以为会比菜场贵很多。但记者看到,超市供应的许多菜价与附近农贸市场的菜价仅相差三五分钱。
农贸市场出“招”PK超市
超市上述营销手段吸引了杭城居民,农贸市场又如何“支招”呢?
仙林苑菜场负责人认为,尽管超市分布广,但要达到像我们这样“贴近”居民却很难。他们现在的招数之一,是每天到小区向居民问计,居民喜欢吃什么,就及时组织摊贩进行采购。此外,仙林苑、松木场等菜市场改善买菜环境,通过改进通风设备、安装空调、电扇,吸引“马大嫂”回归。
除上述几招外,刀茅巷菜市场摊贩还透露,他们在长期面对面买卖形成的人际关系,是超市经营者短期无法复制的绝招之一。居民买菜一般喜欢找熟人摊点,因为认识的小贩比较好说话,时间一长,就成了一种习惯,所以,摊贩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此外,价格也是菜场PK超市的“杀手锏”。刀茅巷农贸市场菜贩杨海英向记者透露,为了与对面超市竞争,她们千方百计降低成本,除到良渚批发市场进货,还直接从萧山菜农田边进货。
还有,菜场摊贩也在学习超市的做法。仙林苑菜场就有组合菜出售,买回家就可直接烹饪;此外,对鸡、鸭、鱼等活体,摊贩也一律免费进行宰杀、去杂等服务。
农贸市场与超市如何双赢?
记者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买菜对价格过分倚重的现象已有所改变。蔬菜质量与安全越来越被市民重视。
正是觉察到市民这一心态的变化,超市在利用整洁、凉爽的购菜环境吸引居民的同时,学习菜场摊贩灵活的经营手段,如直接到农村进高山蔬菜,形成自己的价格“洼地”,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固定顾客群。据华联超市庆青店统计,入夏以来,超市蔬菜、食品区销量大增,是平时的一倍多。
但多数市场人士仍认为,买菜涌向超市是一种趋势。不过,农贸市场适合中低层居民消费,如果环境整治得好,蔬菜质量与服务跟得上,也不会萎缩,甚至会得到发展。
事实也如此,记者采访中发现,杭城多数农贸市场如今主动整治市场容貌,强化服务。像刀茅巷、仙林苑等农贸市场,不断发掘自身的地域、价格、人际、服务上的优势,并与社区联手,组织摊贩贩菜到居民家门口。这些摊贩坚信,只要为居民服务到家,多开展“互动式”、方便群众的团购活动,农贸市场一定能与超市一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