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在几百公里外
代表人物:余浩,上海某大型超市管理员,目前由公司派驻在江苏徐州工作,妻子留在上海家中带孩子。
余浩今年35岁,大学念的是商科,毕业后进了一家大型超市工作,在卖场做管理。最近几年,余浩公司的商业触角越伸越远,“我们已经进入了长三角地区的许多二线城市,甚至包括县城。”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化连锁经营模式的发展,改变了余浩的生活。
几年前,余浩就职的超市就开始并购外地的超市,他的很多同事都被公司派到外地去工作,主要是在过渡阶段帮助管理,以便将总部的营销模式很好地复制到新并购的超市中去。2005年3月份,余浩部门的经理找他谈话,问他是不是愿意去徐州做管理工作。余浩说自己当时有些犹豫,以他过去的想法,老婆孩子都在上海,自己突然跑去外地工作,生活上会有很多不方便,但是,从公司跨区域发展的趋势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分布到浙江、江苏的大小城市去工作,这也是在业务能力上自我提升的机会,而且,他在上海的薪水可以保留,还能拿到相当于一份薪水的补贴,收入其实翻倍了。
余浩已经在徐州3年了,他说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现在的生活。在徐州,他住在公司提供的出租公寓里,吃食堂,开销很少,一个月回两趟上海,与妻子、女儿之间的感情也不会有隔膜,女儿还在上幼儿园,父母已经从浙江老家到上海替他妻子照顾孩子,自己增加的薪水还能贴补家用,改善生活。
分享大都市
代表人物:孙湘,职业主妇,与念高中的儿子生活在上海,丈夫在温州某机关工作。
说起来,孙湘家中没有人与上海有渊源,孙湘40岁了,突然跑到上海去生活,是因为儿子的缘故。
“我们当地的重点中学就一个,大家都想上,太难考了,我担心儿子没这个竞争能力,而上海的教育资源又好又丰富,我就想办法要把儿子送到上海去念书。”孙湘说,把孩子送到上海去读书,已经成为当地的一种风气。享受好的教育资源需要经济实力,而温州很多家庭有这个能力,这使得他们得以冲破地域束缚,去享受外地的教育资源。
据孙湘说,通常是几户人家一起到上海去买房子,买在一个小区里,买好了房就能落户口,然后就能把孩子送到上海住,并且就近找个好学校入学。事实上,很多上海的学校每年都会到温州来做宣传、招生源。同住一个小区的几个家庭派出一名家庭代表,可能是某个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某个祖父母,长驻“上海”同时负责照顾两三个小孩。
孙湘的儿子念初一时就被送到了上海,一开始是奶奶管,孙湘自己和丈夫一起,留在温州工作,隔三岔五地去上海看孩子。“反正交通很方便,家里有车,想儿子了,汽车一发动就出发了。对于上海买菜去哪里,买衣服去哪个商场,朋友来了上哪家饭店吃饭,都已经很熟悉了。”今年9月,孙湘的儿子升入高三了,孙湘申请了一年的停职,打算到上海去陪读一年。她说,希望儿子考上海的大学,等儿子念了大学,她就回温州陪丈夫,当初买的房子如果儿子要还可以给儿子成家用,自己和丈夫也能温州、上海两头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