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1日讯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万松书院的学生了……今后,要努力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昨天,60名汉服学童端立孔子万世师表墙前,面对至圣先师线刻像,行我国古代书院建制中重要礼仪之一的“入泮大礼”——着汉服、拜笔、跨壁桥、拜孔子,得到了万松书院的就读证——绢缎《入泮证书》。
60个一年级孩子分成两班,分别举行入泮大礼。昨天12:30,第一班学童开始换装。7岁的孩子都还只有1.2米左右,对宽袍广袖、裙裾飘飘的小汉服充满了好奇和困惑:“妈妈快来帮我!”
爸爸妈妈都在屋子外头,贴着窗缝“偷看”,比孩子们紧张多了。还好,杭州的汉服粉丝们有一半是万松书院的常客,昨天,7位年轻的汉服男女盛装出场,主动来当模特兼着装指导。
“老底子学童入学是件大喜事,不论进私塾公学,家长都要准备一篮子红鸡蛋分送乡邻。”闻讯来万松书院观礼的游客市民很多,老杭州钱大伯的父亲念过私塾,他说,“我爸爸上学那会子还是清朝,那时入泮要拜笔,入学前拜孔子,入坐前拜老师,然后才能开始念书。”
小伢儿实在可爱,换装后的行礼时间大约1个小时,为防忙乱,万松书院特别安排了集体如厕1次、洗手1次、喝水2次——矿泉水每人限量50毫升左右,可走到大成殿的时候,还是有2个孩子提出要:“嘘嘘——”然后呼啦一下跳出来六七个也有同样要求。
“转身——鞠躬——叩拜——”祭拜孔子时,孩子们站在窄长的草席上行礼,对“跪拜”十分不习惯,好几个孩子都歪着身子,差点往边上倒下去。
行礼一完毕,翠苑一小的付城铭和采荷二小的黄亦成一下子躺倒在了草席上,把围观的游客们都逗乐了。
孩子们稚气未脱,可是对国学的了解却不少。
“我读过凿壁借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会背三字经。”孩子们不仅都熟悉一些古文经典,面对众多的媒体镜头时,他们的回答也很大方得体。有的孩子还大声背诵起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家长程宏方说:“从3岁开始,我就让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培养国学基础。他能参加万松书院入泮大礼,我觉得很幸运。这种感性的认识,寓教于乐的方式,恐怕家长和学校很难提供。”
“我们从小念英文,中考高考四级六级考了10来年,可是国学教育却知之寥寥,理学、孝道、礼教、《朱子家训》,近几年我才接触得多些,总觉得有些晚了。”和很多家长一样,陆女士希望,国学礼教不仅出现在万松书院,而且能系统地纳入教育体系。
除了杭州老城区居民,不少家长从萧山、临平赶来参加,上城区、西湖区几家小学还派了教师代表来观摩体验,有几位老师提出要求:“9月份能不能为我们学校开办专场?”
“今年是万松书院建立510周年,相隔数百年后,我们书院首次恢复古代入学启蒙教育的传统礼仪,”书院原本只准备了30个学童名额,可没想到家长和老师们反应都十分热烈,名额增加一倍后,还有几百个孩子没能参加。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凤凰山管理处主任任晓红感慨地说。
何为“入泮”
在《礼记—王制》中,这样记载古代私塾的入学启蒙仪式:“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在中国古代,入泮为隆重的入学大礼。作为教育的象征,古时学生入学称为“入泮”。
此次入泮大礼,万松书院选择了相对简单的仪式。
学童进入书院后,先换古代学童求学汉服(万松书院提供),盥洗(净手)后进行“拜笔”仪式。
沿中轴线参观书院,听老师讲述历代名人勤学典故。
到大成殿后,司礼主持祭孔仪式,学童向孔子像行跪拜礼。
孔子万世师表墙前,面对至圣先师线刻像,在司礼官主持下,向教师代表行鞠躬礼,参加活动的儿童互相致礼。
教师代表向学童颁《入泮证书》及鱼化龙挂件一枚(“鱼化龙”,喻学子只要一心向学,就可脱胎换骨,从一条普通的鱼变成天之骄子、人中龙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