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之后就是中秋节,月饼销售也渐渐迎来高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中秋节有了首个小长假,由于月饼搭售、过度包装等被限制,今年的月饼市场竞争从包装转变为馅料的比拼。传统的月饼分量大、含糖含油较多,许多消费者对传统月饼“望而生畏”,而今年上市的新品馅料月饼则主打健康牌。记者在杭州市区的一些饼屋、超市走访中发现,多个品牌的无糖月饼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无糖月饼”玩噱头
“低糖低热量”是近年来月饼市场涌现出的一股比较强的消费潮流,而传统月饼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含糖量高的食品,今年更多的商家都开始打起无糖月饼的主意。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扎堆上市的月饼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促销手段也是不断翻新。
很多生产厂家根据消费者对月饼的口味、营养要求提高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低糖、无糖月饼,绿色保健月饼成为今年月饼市场的一个消费热点。
记者昨日走访一些超市、卖场,在月饼销售区,无糖月饼占了不少柜台,促销人员打着“无糖”的旗号进行推销。记者提出要购买无糖月饼时,现场销售员马上向记者推荐一款无蔗糖月饼,“这一款月饼就是没有蔗糖的,适合老年人、糖尿病人吃。”
细看这些无糖月饼的营养标签则发现,一些月饼中的食糖替代品是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木糖醇等成分。在销售现场,这类无糖新品种,也引起了很多前去购买月饼的市民的好奇心。
那么,无糖月饼是不是就不含糖?
据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无糖食品并不存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专家指出,所谓的“无糖”月饼,实际上只是不添加蔗糖、果糖等,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没有了糖分。只要月饼的外皮含有淀粉,这些碳水化合物就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比如某款无糖月饼,在其“营养标签”中,糖含量竟然是25克;某款无糖月饼虽然没有标准糖含量,但却含有麦芽糖或葡萄糖的成分(其血糖指数高于蔗糖)。
种类繁多的无糖月饼成了商家宣传时的噱头。据介绍,如果是冒牌的“无糖”月饼,对身体的伤害可能更大。业内人士介绍说,因为虽然不含有蔗糖,但含有血糖指数更高的精致淀粉,甚至是麦芽糖或葡萄糖等成分。就血糖指数而言,麦芽糖高于葡萄糖,葡萄糖高于白糖,白糖又高于蔗糖,因此吃了这种意义上的“无糖月饼”,血糖都会升高,而且比蔗糖更危险。
无糖月饼标准不统一
随着时下市民健康消费意识的显著增强,低糖食品正受到重视。“无糖”月饼市场逐渐扩大,国内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无糖食品生产企业,但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细分市场当中依旧没有统一的标准。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见于2004年5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当中。其中对无糖食品的规定为100克或100毫升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0.5克。
而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甘蔗糖和甜菜糖)和淀粉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的甜味食品,但应含有食糖属性的食糖替代品。目前,我国已经批准列入食用卫生标准的食糖替代品只有麦芽糖醇、山梨醇、木糖醇、乳糖醇。
但无论是国内标准还是国际标准,都没有对“无糖”月饼做出专门的界定。因而,部分商家在销售中存在打“无糖概念擦边球”的现象。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造成无糖食品市场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很多企业对真正的无糖食品的概念不清楚,以为不加蔗糖、淀粉糖就是无糖了,还有部分企业看中了无糖食品的市场,加糖了也说成是无糖,大肆宣传贩卖无糖概念”。
无糖食品趋向流行
记者随机采访了20位消费者,有超过七成的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无糖”月饼。受访的中老年消费者均表示希望吃到“无糖”或“低糖”月饼。甚至有人以为无糖月饼是不甜的,并不知道无糖月饼和传统月饼一样甜。据悉,“无糖”月饼由于制作工艺要比传统月饼更复杂,所以售价通常要比传统月饼稍高。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合理饮食,一些饮料生产企业都先后推出了“无糖、低热”可乐。国内也有企业十多年来也一直专注于无糖食品的研发。
据了解,无糖食品作为功能性食品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便在欧美国家出现,但进入中国是近10年的事情。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无糖食品已经占到了食品市场总量的1/3,产品以低能量的添加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甜味剂的食品为主,具有防龋齿、降低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减肥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