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是个世界性的活动,主旨与节能和环保有关。它最早起源于1998年的法国,至今,国际上已有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而自9月15日至9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宣告加入这一活动,并正式签署“无车日”承诺书。活动期间,政府领导须带头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而据有关方面的专家称,根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9月16日《京华时报》)
至今国际上开展过“无车日”活动的城市超过1000个,而我国这次一下子便有108个城市开展这一活动。这也许足以说明我国各城市对“无车日”活动的重视,同时也应该说明我国各城市对节能和环保理念的重视。不过问题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坦率地说,我很怀疑,这个“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是对世界“无车日”活动的一种积极响应,还是一种无奈的表态?
我不是鸡蛋里找骨头,因为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想起了一些城市目前正在开展的打击“拼车”活动。何为“拼车”?最初的意思是指相同路线的人分摊车费乘坐同一辆出租车上下班、上学及放学回家、节假日出游等。现在这个概念则已经转化为几个人分摊成本共同使用同一辆私家车上下班等等之行为。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无车日”一样是个舶来品。它很早以前就在国外出现,而且,为许多国家立法所鼓励。比如在德国、新加坡等国,交通高峰期空车行驶是被禁止的,如此上路要承担被罚款的风险。
不难理解它为什么为许多国家立法所鼓励,有人如此解读“拼车”现象:它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有利,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它可以让一部分搭车人放弃购车计划,从而减少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减少城市交通压力,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
那么,也就是说,国外之鼓励“拼车”与开展“无车日”活动其实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即节能和环保。不过,对比这两种活动我们或者又可以发现,就“无车日”活动而言,其象征意义显然要更强一些——因为其时间很短;而就“拼车”活动而言,其实质性意义显然要更强——因为其可以贯穿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天。
于是,倡导“无车日”,表明我们所喜欢的只是空喊节能与环保的口号;打击“拼车”,则说明我们对节能和环保理念事实上的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