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金九银十是结婚摆酒的高潮期,但在温州泰顺,大家在祝贺新郎新娘之余,还要为他们的姐夫、妹夫捏把汗。
原来,按当地习俗,新人的姐夫、妹夫,都要准备一个大红包。虽然丈母娘家会替新人回礼,但只会进多出少,这样姐、妹夫的“损失”难免。而这两年,红包“行情”已飙升到上万元。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让泰顺的姐、妹夫们,陡增不小经济压力。有人为了不失“面子”,举债也要包上这个红包;有人因此心生“畏惧”,明明看上那边的姑娘,却因为对方兄弟姐妹多,而不敢去提亲,因为届时这些兄弟姐妹结婚的话,要送的红包加起来不是小数目……
姐、妹夫借债送结婚礼金
卓小林(化名),29岁,泰顺县雅阳镇人,是个代课教师。
今年10月3日,他的小舅子就要结婚了,这本是件喜事,但在卓小林看来,烦恼在所难免。
卓小林每个月只有1000多元工资,全家人勉强够生活,到哪去凑这个大红包的钱呢?
困难归困难,但“面子”不能丢。卓小林东挪西凑,还找奶奶借了钱,总算包了一个1.5万元的大红包给小舅子。
“接下来一年里,我都要为这个红包‘服务’了。”卓小林苦恼地说。
像卓小林这种情况还算好,有些人为了包这个大红包,不但去借钱,还得支付高利息。
今年33岁的罗阿德(化名),泰顺县仕阳镇人。去年国庆节期间,他的小舅子打算结婚,但当时他实在有些“爱莫能助”。
原来,罗阿德前年在江苏等地经营服装生意,亏得很厉害,手头吃紧。这个红包钱,无疑是雪上加霜。
罗阿德的连襟条件好一些。婚礼前,他找罗阿德“统一”红包大小,“多包点,面子上好看,反正丈母娘要回礼的,拿得回来。”
于是,罗阿德借了1.7万元,月利2%,加上手头的5000元,小舅子结婚当日,他包了个2.2万元的大红包。
面子赚足了,可罗阿德很快开始愁了,因为丈母娘家的回礼只给了3000元,“借的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这事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真是哑巴吃黄连啊。”
攀比导致红包水涨船高
这样的习俗,让当地一些待嫁女,都遭受了“牵连”。
30来岁的陈春如(化名),现在已为人母。提起当年找对象的经历,她还是很“委屈”。
28岁那年,春如想结婚了。她在家排行老六,上面有5个哥哥,当时均未娶妻,最大的哥哥已40多岁了。
陈春如说,她和当时的恋人,感情不错,但每次谈到婚嫁,对方就犹豫起来。原来,男方担心和她结婚,今后5个大舅子结婚,每个都要送上万元的红包,这负担太重,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
后来,不少媒人提过亲,但男方听了她家的情况,都不敢了,直到遇见现在的丈夫,家庭条件好一点,才结婚了。
这样的情况,也让一些开明的女方家长,做出一些“变通”。比如,在其他孩子结婚时,他们会根据女婿家的经济条件,按照一定的“市场标准”,包回礼红包,减轻女婿的压力。
但也有不愿“寒碜”互相攀比的,有些姐夫和妹夫,甚至为了今后在家中的“地位”,宁愿“打肿脸充胖子”,导致红包“市价”水涨船高。
习俗本该顺其自然
“以前结婚时,一向要求新郎舅舅的红包最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姐夫、妹夫的红包,逐渐取代了舅舅的。”泰顺民俗专家林德胜说。
林德胜介绍,老婆的兄弟姐妹结婚,作姐、妹夫的,要送万元红包,其实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新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人好面子、爱攀比。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来说,准备这样的红包,经济压力确实很大。
在林德胜看来,各种民间习俗传承下来,都有其蕴义,基本都是为善的。但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习俗确实变质了,变成一种负担。“其实,本来送红包只是为了表达一份祝福,不要想着攀比,量力而行就可以了。大多数娘家人也不会这么‘不近人情’,因红包把女儿女婿逼得生活窘迫。一切还是顺其自然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