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韩丹 摄
制图 高薇
昨日9:37杜正刚来电:半山桥今天要拆掉了,因为要修建秋石高架,很多老居民都在桥前面拍照留念。
记者核实报道:半山桥?9月4日快报第7版曾报道过,说上塘河水位下降,半山桥下面露出青石板,附近居民都说,那就是残存的古纤道;这座桥又叫“衣锦桥”,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重建于清朝,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这样的古桥怎么可能拆呢?
赶到河边,才知道弄错了。正在拆除的半山桥,在衣锦桥西侧100多米,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由于距离比较近,加上一些不熟悉衣锦桥历史的人也习惯把它叫做半山桥,所以两座桥有时会被搞混。
虽然半山桥没有衣锦桥那样显赫的身世,但赶来拍下它最后身影的居民不少,两个大伯还因为“谁和桥感情深”犟了起来——你几岁?哦,57,我62,你说哪个感情深?
62岁的倪大伯拿着数码相机说:“造桥时,我就过来看,那时候没照相机,现在要拆了,一定要留个影。衣锦桥不能走车子的,半山桥造好后,一直是我们半山人进城去杭州、去上海的惟一通道。在桥上来来回回,我从一个小伙子走成一个老头子了。”
杜正刚是杭钢集团员工,2002年他呼吁保护衣锦桥,被作为“金点子”受到杭州市政府的表彰。他说,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半山还有很多沼气车、木炭车在开的。半山桥有点坡度,时常能看见,有车子开到这里动力不足上不去,车上的工人拼命往炉子里加木炭。
有居民自豪地说,半山桥样子很像著名的赵州桥。还真有点像,都是单孔石拱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拱。昨天拆桥时看到,除了桥下的单孔里有钢筋,上面的四个小拱和桥面都是石质的。 《杭州市地名志》里,在“半山”行政村的词条中提到了半山桥:“位于半山东南麓之半山桥北堍(音同“兔”,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在半山路东端北侧。村多倪姓,相传为半山娘娘的后代,故名。”
在半山生活了42年的金德意说,上世纪50年代,半山桥是座枕木桥,中间铺两块厚木板,已经可以走汽车。桥南岸为石子路。随着杭钢等大型企业的发展,60年代初,拆去枕木桥,建了一座石拱桥,双向双车道,一直使用至今。
如今往来于杭玻和焦家村的312路公交车,它的前身为12路,当年是半山居民前往杭州主城区的主要交通工具。12路正是从半山桥上经过的,到达终点站龙翔桥,需要一个多钟头。回程时,只要望见半山桥,大家就知道,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