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地下窝点都藏在河边林木较多的隐蔽之处。 蓝盾
|
浙江在线9月23日讯 地下废编织袋洗涤窝点为生存,钻环保空子,把污染工场设在平阳、苍南两县的交界之处。一旦所在地环保“风暴”来了,这些窝点就打“游击战”,两头跑。
苍南县灵溪镇山北村出现的地下废编织袋洗涤窝点“查而不绝”现象,给现行的环保执法带来新的难题,亟待解决。
地下窝点惊扰小村
走上一条长长的田埂,两边是已经抽穗的稻子,再往田野深处,一条小河横在面前。河的对面,一个隐蔽的废编织袋洗涤工棚出现在我们眼前:柴油发动机发出嘈杂的轰鸣声,打破小村的宁静;洗涤废编织袋后排出的污水正往河里流,河水黑的、黄的,浑浊一片……
9月18日,记者在苍南县灵溪镇山北村暗访地下废塑料洗涤窝点时,看到了上面这幅场景。
山北村地处苍南县灵溪镇和平阳县萧江镇的交界处,人口一千多,村民多以种粮为业,全村有粮田650多亩,村里基本没有工业。山北村出现很多地下废塑料洗涤窝点的线索,来自88868886热线上的一个举报电话。据投诉的山北村村民称,近段时间,村里出现很多洗废编织袋的地下作坊,而且基本上是从平阳那边搬来的。这些作坊每天24小时不停地生产,发动机的噪声干扰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更是直接排到小村的河里,严重污染村民生产、生活水源。
暗访探得窝点四个
山北村废编织袋洗涤地下窝点到底有多少?
暗访当天,在山北村村口,记者进去时就发现路边停了几辆车子,车上满载的是使用过的废编织袋。其中还有区别,未清洗的编织袋上印有各种包装说明,而洗涤后的编织袋则通体雪白,准备往外运。据村民反映,洗过的编织袋一般会被送到平阳那边的造粒厂作为原料,造出来的塑料粒子用来重新生产塑料编织袋。
在山北村转了一圈,记者先后发现了四个洗涤废编织袋的地下窝点,这些窝点都设在河边林木较多的隐蔽之处,生产场所皆是用棚布搭建的临时工棚,使用的设备相当简陋,唯一值钱的设备是一台小型的柴油发动机。编织袋使用褪色剂洗涤,产生的污水直排到河里。在这些窝点附近水域,不仅水质污浊不清,很多水面上还飘浮着一些油脂状的东西。
据村民们反映,整个村子除这四个窝点外还有另外三四处地方。
自从这些地下窝点出现后,村里作为饮水水源的沪山内河已经受到污染,现在村里群众喝的水都是掏钱买的山水。被污染的河水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据苍南县灵溪镇政府沪山办事处主任黄迎秋透露,废编织袋洗涤后的污水对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会造成损害,村里有一些村民是当地远近有名的种粮大户,污水对他们影响更大。
地下窝点的生存之道
据了解,在苍南,废塑料洗涤是该县政府明令要求打击的对象。暗访之前,记者通过网络找到该县在今年4月22日发布的一则《关于严厉打击褪色废塑料洗涤及造粒加工活动的通知》。通知第一条明确规定:严厉禁止褪色、废塑料洗涤及造粒加工活动。违者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罚。严重污染环境,构成犯罪的,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及其相关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苍南县环保局灵溪环境监理所所长黄定建告诉记者,经过打击,灵溪镇范围内的废编织袋洗涤窝点相比过去,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目前山北村出现的多个废编织袋洗涤窝点是从平阳萧江那里转移过来的。由于山北村地处两县交界处,这些地下窝点利用地理优势,哪边打击查处,就躲到另一边,两头转移,给执法带来难度。
黄迎秋也说,十几天前,沪山办事处曾联合灵溪镇政府和苍南县环保局,对山北村这些地下窝点进行打击取缔。地下窝点之所以难以根治,还和它们违法成本低有关。目前,建一个洗涤废编织袋的地下作坊,只需要几千元。这使得一些地下窝点虽经取缔,但不久又会另择地点重起炉灶。
采访中,黄迎秋还向记者表示,对于山北村新出现的这些地下窝点,沪山办事处将于近期再次会同灵溪镇政府、苍南县环保局采取新的打击行动。
根治污染需通力合作
环保人士认为,由于国内各地环保部门执法划地而治,不同地方的环保部门执法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协调,所以许多的污染地下作坊就钻这个空子,选择设在两县、两市、两省交界处。一旦所在地环保“风暴”来了,就打“游击战”,把工场迅速从原地转移到别处去。
黄定建认为,山北村废编织袋洗涤窝点“查而不绝”的原因就是苍南和平阳两地在打击时缺乏必要的配合和合作。“如果两地在打击上通力合作,相信这些地下窝点也无处藏身。”
之后,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平阳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一位负责人。他表示,由于近年来平阳县环保局加大对地下废编织袋洗涤窝点的打击力度,的确有一些地下窝点从平阳转移到苍南。灵溪那边打击废编织袋洗涤窝点如果需要这边配合,他们也将给予协助。
温州市人大代表王贤俊认为,灵溪镇山北村出现的这起污染例子,给现行的环保执法带来新的急需破解的问题。对于这一新出现的问题,两地环保部门在平时执法要互相通报、协力打击,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要建立打击防范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