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义乌市国际物流中心堆场,一台集装箱堆高机在进行出口集装箱的堆存作业(资料照片)。世界品牌实验室宣布,浙江义乌市的“中国小商品城”品牌价值为42.04亿元,名列2007年度“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排行榜第150位。 新华社发
去年以来,我省国际贸易摩擦涉案金额超千万和上亿美元的案件较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今年1-8月,我省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案件已有17起,其中美国对华螺钉、螺栓反倾销案和欧盟对华蜡烛、化纤布反倾销案涉案金额高达1.36亿美元、9728万美元和3.28亿美元。
昨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我省国际摩擦强度呈现出不断加大的趋势。2002年-2008年8月,我省共遭遇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摩擦案件296起,占全国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
机电产品涉案最多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涉案数和强度不断增加,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大案、要案也在增多。今年1-8月份,我省已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涉案数55起,涉案金额已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均在40%以上。而2002年-2007年,我省遭遇国际贸易摩擦涉案数和涉案金额年均增幅分别达40%和87%。
来自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2002年-2008年8月,我省共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加拿大、埃及、墨西哥等25个国家和地区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含特别保障措施和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以下简称“两反一保”)和“美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案件296起,占全国总案件数的三分之一;直接涉案金额近60亿美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反倾销调查为主要涉案类型,共计涉案数206起,涉案金额约35亿美元。同时,反补贴调查急剧增多,特别是2004年以来反补贴调查已日益成为对华国际贸易摩擦的新焦点,仅2008年1-8月份就有7起反补贴调查,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据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从行业看,纺织、机电、轻工是我省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三大行业。去年以来,机电产品已成为涉案最多的大类商品;机电产品中有紧固件、钢管、眼镜、打火机等百余个商品均遭遇过贸易摩擦。从案源国看,前五大国家(地区)分别是美国、印度、土耳其、欧盟和加拿大。其中,美欧是重点案源国,两者合计涉案数和涉案金额分别占全省的30%和80%以上。
摩擦形式不断升级
据了解,目前我省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从单纯的贸易问题,向汇率制度、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社会责任以及经济管理模式等深层次、体制问题深入。如,2004年以来部分发达国家对我实施反补贴调查,其主要目的是以反补贴调查为切入点,通过调查和诉讼,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多个方面施加影响。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频繁指向我省块状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2002年-2007年,全省共有200余只出口产品遭遇了国外“两反一保”和“337调查”,其中不少案件频繁指向我省块状经济。如温州、宁波的打火机产业,萧山、绍兴的聚酯产业多次在其主要出口市场遭受了反倾销调查。
“我省企业的出口当中,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相对而言的贸易方式)比例较高,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浙江的出口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如纺织、皮鞋、打火机,对相关国家相应产业的冲击较大。此外,我省的出口业务当中,以民营企业为主,可能存在不规范的地方。”谈及我省贸易摩擦案件高发的原因,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陈如昉分析说。
在陈如昉看来,企业应该通过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直接走出国门,把生产点放在目标国家市场,建立行业组织等方式积极应对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而有关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加强预警机制,加强出口企业培训、给予维权经费支持等方面来帮助企业。
据介绍,下阶段,我省将着重从建立协作高效的应对机制、完善符合省情的预警机制、探索防攻并举的维权机制等方面夯实我省公平贸易工作基础。
相关新闻
“中国外贸行业的春天才刚开始”
上海举办国际跨国采购大会
近日,2008中国国际跨国采购大会在上海举办。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260家国内外采购商、服务贸易商,2000多家国内外供应商参加这次大会。
美国自有品牌制造商协会(PLMA)主席布赖恩·沙洛夫说,“我们这次来不仅要给制造商寻找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更要带中国制造的产品走进美国的超市。”布赖恩·沙洛表示,目前,中国大部分产品已具备进入跨国采购网络的条件和实力,很多国际采购商看好中国供应商。另外,从现场采购商列出的采购清单看,如今海外采购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已从以往单纯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转向机电、成套设备的高端产品,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
有人断言,2008年,已经注定是中国制造业厂家们的一个严冬。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海外买家次贷危机等多种威胁之下,制造业的前景将是一片黯淡。但是,携50多家国际采购商前来参展的MFG(全球制造业在线市场)对这种观点持否定态度。MFG副总裁及亚太总部总经理金晓兵认为,“外贸形势的严峻,仅仅会困住一部分技术实力不高、管理模式落后的企业,而那些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了解海外买家采购心理的中国企业获得生意的机会将会大增。”据MFG提供的数据,去年该网站上成交的订单总金额达到30亿美元,其中中国地区的供应商占到了7%。而从今年上半年来看,中国地区供应商获得的订单金额已经达到了总金额将近20亿美元中的2亿美元,占全球采购金额的比例已经上升到将近10%。“因此,只要应对得当,中国外贸行业的春天才刚开始。”
权威原声
中国产品出口欧盟须认真对待“认证关”
“中国产品进入德国和欧盟市场,应当注意利用认证机构的作用。由权威机构颁发的认证不仅代表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市场营销作用。”德国南德认证公司资深认证评估师赫斯特·尼索布斯基日前在汉堡商会举办的“第15届汉堡中资企业资讯论坛”上对希望将产品打入欧盟市场的中国企业提出上述建议。
尼索布斯基在论坛上发表专题报告介绍了欧盟及德国的主要认证法规,产品认证范围,企业的相关义务等内容。根据德国一家调查机构最近所做的一次街头随机调查,在接受访问的2500名德国人中,有近60%的人表示他们会注意查看商品包装上是否有相关认证标志,并仅购买有相关标志的产品,甚至有15%的人表示愿意为具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多付至少10%的钱。
欧洲的认证机构一般属于非官方的民间机构。它们的认证并不具有强制性,而是由企业提出申请后进行检验并向企业颁发证书。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多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机构,它们相互独立,却都遵循统一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认证。
尼索布斯基表示,对于向欧盟出口产品的中国企业而言,2003年修改过的《欧盟进出口产品检验大纲》尤其重要。中国出口企业可以向相关认证机构申请按照此大纲对产品进行认证,并授予相关的认证标志,这对于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大纲所认证的产品范围,不仅包括了新上市的产品,也包括使用过的二手产品以及改进过的产品,进行认证后都可以在欧洲市场进行销售。
尼索布斯基指出,由于不同国家对新法规执行的严格程度不一,有些不合格的产品能够通过某些渠道侥幸进入欧盟市场,但是一旦被发现,监管机构有权力要求企业将这些产品下架、回收甚至销毁。大多数国家要求违规企业缴纳相当数量的罚款,德国一般还要求与企业负责人员进行面谈,当面指导产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
他介绍道,认证机构了解欧盟各种法规的具体要求,能够保障企业产品在出口之前就达到欧盟的各项要求。尼索布斯基还提醒,产品在获得认证标志后并不意味着认证的结束。被认证厂家必须及时报告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厂家和进口商、经销商等都有义务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问题向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及时反映。同时,认证机构也会不定期地对已上市的认证产品进行抽样调查,以确保企业能够全面履行认证承诺。
此外,欧盟还建立了一个问题商品的快速报告平台,市场上出现问题的商品将在第一时间上报并公之于众。
尼索布斯基表示,对产品质量的关注应当贯穿于从研发到生产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质量认证机构将协助企业做到这一点。 (据新华社)
财评
保持这驾“马车”的良好车况
边言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基本上处于“内外夹击”的状态。正如温家宝总理20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报告时所说,“今年是近些年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从外部环境看,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动荡,全球经济明显减速。二季度,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分别只有3.3%、1.6%和-0.7%。
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达60%。受外部需求减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幅自去年8月份起呈逐步放缓趋势。今年1至8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
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部需求放缓导致出口增长减速,是影响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多,这驾“马车”越来越需要及时而精心的保养,通过做好不断强化符合实际的预警机制、建立协作高效的应对机制、探索防攻并举的维权机制等几门“功课”,来保持其“车况”良好,让这驾“马车”跑得更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