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信心”
浙江在线10月7日讯 “处非常之势要出非常之策。”昨天上午,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市工商局准备出台的21条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今年三季度,杭州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只有104.54,比去年同期的144.95下跌了40多点,也快接近100点这个景气指标了。”
“杭州市的经济还没有不景气,杭州的问题不是GDP增幅不够大的问题,而是企业家信心不足。”
助动企业解困发展、转型升级,杭州市政府着手“救市”。事实上,早在8月中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就学习上海市出台的“十一条”起草了讨论稿,经过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21条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工商服务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送审稿)。
昨天记者了解到,该《意见》主要集中在拓宽融资途径、推动产权重组、鼓励自创品牌、促进电子商务等方面,支持企业发展。
全面推行股权出质登记
“企业以其持有的在杭州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它合法融资渠道融资的,可凭相应证明提出股权出质登记申请,工商部门受理后予以办理。”
在以前,股权的出质登记因为没有明确的操作依据而不被允许。今年6月份,杭州市启动了试点工作,目前办理完成的有7家公司。通过这一意见,这项举措将全面开通,成为股权物权化的突破。
解读:激活存量资产
股权质押政策的出台,浙江省加佰利控股集团是受益较早的企业之一。这家以纺织为主的企业,在现在的宏观政策背景下同样也面临着融资难的尴尬局面。
“在股权质押政策正式出台之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缺资金的情况下,都在努力寻找突破口。”该企业负责人坦陈。
事实上,不仅杭州市,浙江省各地市都已经在陆续出台这一政策,超过40多家企业已经享受到其带来的实质性优惠。
股权质押政策的推出,使得一贯被忽视的企业“死资产”——股权被一举激活,“通过明确的书面文件,从而为企业的股权质押提供程序上的便利。”对股权质押为企业融资带来的实质性优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银行管理专家姚铮如此解读。
但他同时也提醒:由于最终作为抵押的股权是否具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最终还是由银行做评估。因此企业能否最终成功贷款,银行仍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暂闲资本可向外拆借
“新设立企业因正当理由未开业经营逾半年的,允许其保留执照和经营资格,允许其暂时闲置资本拆借给母企业以及其它企业(但不得以拆借为名抽逃出资)。未开业理由说明函、资金拆借合同,在企业年检时应报备工商部门。”
解读:缓减资金压力
杭州市工商部门指出,原先规定,企业设立后6个月内须开业,资本金不能拆借。新出台的规定突破了期限和向外拆借资本的限制,准许其保留执照和经营资格,并准许暂闲资本向外拆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