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 每当天渐渐冷起来的时候,杭州石板桥社区居民总会习惯性地等待两位湖州老人的到来。这两位老人是来为居民制作、翻新过冬丝绵被的。她们已经为这个社区整整“服务”16年了。
两位老人一个叫顾顺南,一个叫杨艳妮,年纪都超过60岁了。今年入秋后的没几天,她们又准时来了。年老的、年少的,社区里的很多居民都认得她们,似乎老人就是社区中的一员了。
两个在社区办公楼门口搭建了简易的操作台。昨天下午,她们正在为一户人家拉一床两公斤重的婴儿丝绵被,而边上则堆满了其他人家送来需要翻新的丝绵被、丝绵衣。
老人们动作非常麻利,一人拉一边,把新丝绵扯开,一层又一层地盖在被套上面,配合默契。一床崭新、洁白的婴儿绵被2个小时就做成了。
顾顺南说,她们老家农村很多人都以养蚕为生。10多年前,她跟着村里人到外面闯南走北,利用自己的手艺到城里给人做丝绵被。后来,石板桥社区的老熟人越来越多,活也越来越多,两个人就索性“定居”了下来。她们10月份左右来,一直要忙到过年前。
“社区对我们很好,还专门给我们安排住的地方。”顾顺南说,天晴的时候就在外面做,跟居民聊聊天,下雨了就躲在房间里忙。
老人的收费在居民眼里看来并不算高,翻新加工费7元/斤,重做的加工费12元/斤。
“赚的都是辛苦钱。”顾顺南说,但现在到石板桥社区做丝绵被不是完全为了赚钱。家里现在孩子都成家了,条件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不用出来干活也还可以。来这里已经成了习惯,因为和周围居民都有感情了。
“她们不来,我们怎么办。”一旁的居民高女士接过话说,每年的这个时候,三天两头要跑这里来,看看老人们有没有来。“我孩子小时候的丝绵衣是她们做的,现在我没出生的孙子的丝绵被也让她们做。”
两位老人朝高女士笑笑,手上活一刻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