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4:39,陈先生打进8510000:我从铁路系统退下来闲着没事,就写本自传玩玩。从四五岁有记忆开始写,写到十几岁时,一件事至今都让我害怕,就是那年杭州刮了台风,我是1943年出生的,到今天好像也没有再见过那么大的台风,可能是一九五几年发生的,记不清了。自传嘛就要纪年确切,我想问问那场台风杭州还有人有印象吗?是哪一年刮的?
记者查询前致电陈先生想再问问细节,陈先生倒也爽快,直接将自传中关于台风的这一段念给我听。声音略显沉重:
那时还住在林司后,土墙青瓦,是夏天的傍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我害怕极了,缩在毯子里捂住耳朵,半夜总算睡着了。第二天早晨,我掀开毯子,掀掉了一些碎瓦片,一仰头就看到了天,原来大风吹走了房顶。我吓哭了。
询问杭州市气象局档案工作人员,陈先生自传中出现的特异天气,在杭州气象史上是非常出名的。它发生在1956年8月1日,简称“八一大台风”。那场台风是1949—1985年间对杭州市危害最大的一次。台风中心先后经过萧山、杭州市区、杭县(当时的杭县包括临平、塘栖、三墩、瓶窑、留下等5镇以及良渚、安溪、康桥、周浦等32乡)、余杭、临安等地,风力最大达17级以上,瞬时风速超过35米/秒。最大过程雨量和日最大雨量分别达689毫米和564毫米(临安市),使杭州市东北部地区遭受到极其惨重的风涝灾害。
回复陈先生问题时,他还在电脑前敲打自传。时间清晰了,他就将“十几岁”改为“十三岁”,紧接着他又问了一个轻松的问题:以前杭州的小伢儿,一到一个什么节气就争先恐后地称体重,不论胖瘦都去称,秤杆吊在树上,秤钩挂上一个筐,大人掌盘看秤星,小孩得到体重的数字后都很高兴。“不像现在喜欢称体重的多是些女同志,看减肥效果,数字大了心里就很不舒服。”
查询了一下,这个节气是“立夏”,杭州、苏州一带有立夏称人的习俗,户外悬秤称人是为了验证小伢儿一年的肥瘦分量。就在今年5月5日立夏那天,半山镇文化站为复活传统,搞了“称伢儿”的活动。
陈先生说,不只是名人才能出传记,平凡的人也要写写,现在写了一万多字了。
“写就得写准才好玩,写就要写好个人与这个城市的悲欢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