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凉(左)在座谈会现场
浙江在线12月09日讯
“为什么要删节呢?不要觉得我们这些80后的年轻人就不关心过去的事了。”昨天,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会议室里,浙大凡音剧社社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黄硕的这句话,让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总监吕凉一时有些语塞。
以1976年人民群众纪念周总理的“四五运动”为背景的经典话剧《于无声处》,将于本月19日到21日在杭州剧院上演。这是当年红遍全国的一出戏,只是这出怀旧戏对现在的年轻人会有吸引力吗?剧组在上演之前,包括艺术总监吕凉、制作人李胜英在内的新旧版主创人员专程从上海赶到杭州,首先到大学校园里来试一下水,举行了一场《于无声处》浙大座谈会。让前辈们意外的是,与他们修改话剧的意图相反,大学生们反倒喜欢在舞台上看到原汁原味的历史。
座谈会上,曾在老版《于无声处》扮演老革命梅林的浙江话剧团演员周贤珍说话的分贝很高。在后生面前,她对文革的历史环境、对30年前排练话剧的情况记忆犹新,对于这次新排演的《于无声处》,她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现在的年轻人缺乏时代感觉,无法想象当时的社会环境,更不能体会当时人民群众的心情,不知道是否能把当时的情况真实地表达出来。”
对前辈的担忧,新版女主角孙宁芳说:“新版的《于无声处》本身就被导演定性,不能是30年前的翻版。为了吸引现在的年轻人,我们的表演方式会比较生活,比较靠近现代。”虽然对于过去的这段历史,孙宁芳并不了解,但是她认为,戏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分时代的,“面对家人、朋友、爱情,我们都是有同样的感觉的。”
本来,这番碰撞是在新旧演员之间发生的,可是孙宁芳的这句话,让大学生有所感触。于是,黄硕就起立发言,反对大幅修改原版、使之“现代化”的做法。
“来参加这个座谈会之前,我们凡音剧社的成员都一起看过今年6月份在上海演出的新版《于无声处》DVD,大家都很投入,在其中何是非背叛恩人梅林、何云朗诵‘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段落,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黄硕说,“可是,在网上搜索《于无声处》的资料时,我们发现,新版比旧版有些删节、修改,删节主要是批斗会等文革现象,而修改则针对当时人们相互防备、保持距离的生活习惯。今天我也听前辈说要修改,可是我觉得这真没有必要。或许那个时代给我们的父辈的留下了痛,可是我们没有经历过,因此不可能有被‘揭伤疤’的感觉。相反,其实我们很多人对历史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能够在剧场里看到父辈经历过的真实的历史,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