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原创 | 动态报道 | 在线访谈 | 学习体会 | 科学发展在身边 | 时代先锋 | 中央精神 | 高层论述 | 评论文章 | 学习读本
·“五里不同村,十里不同俗” 老生常谈抓落实
·紧扣科学发展主题 扎实搞好分析检查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薪火相传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精英掌门
·践行科学发展三十六计:楚材晋用
点击“网友上传”进入投稿平台,按提示操作,发送至浙江新闻频道,标题请注明“学习体会”。
赵洪祝对话网友
回应网络对“杨湘洪事件”的关注
吕祖善对话网友
在危机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夏宝龙对话网友
一个地方平安不平安,老百姓说了算
·一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二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
·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五 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六 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七 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八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原创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省副省长葛慧君对话网友文字实录

  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欢迎在线收看我们的高端访谈节目。

  从1月13号开始,我们浙江在线新闻网站陆续邀请了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等省委常委领导,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在线交流访谈,和网友进行直接对话,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好评,网友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形式,认为这是一股清新的风。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女士,她将围绕“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浙江在线这个网络平台,与我们广大的网友进行交流和探讨。节目开始前,先请葛省长跟我们浙江在线的网友打声招呼。

  葛慧君: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高兴来“浙江在线”作客,与大家交流、探讨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网络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新兴文化形式,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交流文化非常有意义。来之前,我也认真查看了一些网友的提问,不仅有文化的问题,还有农村的教育、医疗、就业,还有妇女管理等问题。对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会进行认真地梳理、研究,并积极地吸纳。

  主持人:葛省长非常熟悉互联网,每天也在应用互联网。葛省长也是本届省委常委、省政府里惟一一位女性领导。很多女性网友都在网上留言,觉得您很亲切很随和、很有气质和魅力,她们很想向您求教:现在职场上男性偏多,应该如何与他们处理好关系?

  葛慧君:首先非常感谢广大女性朋友对我的信任和鼓励。在我们现代社会,有很多的女性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对此我非常高兴和自豪。但是因为女性在社会生活当中,她是一个诸多角色的复合体,所以我们讲女性在事业上要取得成功,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刚才这位网友关心的这个问题,就是在职场上男性比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跟他们处理好关系?我是这么考虑,讲得不一定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比较重要:

  一、首先自身要有能力。因为这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也是赢得大家认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对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评价,不是以性别作为评价,而是看你对这项工作是否合格,是否胜任。所以我觉得作为我们女性朋友,在职场上的话,还是要非常注重学习,不断地来丰富自己、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大家的认可。

  二、还要有好的性格。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我觉得讲得严重了一点,但是性格确实在事业成败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作为女性,在性格上有很多的特点和优势:天生比较温柔、善良、细腻,同时也便于交流和沟通。但是女性在性格上有时候也有些弱点:在职场上有时候会比较唠叨,不够自信,有时候处理事情不够干练,甚至还有时候不够大气。对这些问题,我觉得作为女性既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要学习借鉴男性性格当中的一些优点。但是呢,作为一个女人,我觉得还要有女人味,否则男人不欣赏你,女人也不喜欢你,所以我觉得在性格上还是要刚柔相济,自信、大方、大气、开朗,以这样的性格赢得大家的认同。

  三、我觉得作为女性来讲,她的行为举止要得体。因为对一个女性来讲,她在职场上的形象评价是综合的。不仅包括你的内在、包括你的素养,还包括你的行为举止、言谈、衣着等等,这些对女性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影响。要把握好女性职业的关系,时尚以及身份的尺度。人的交往当中,既要热情大方又要恰当好处,要以女性的大方、优雅、端庄这样的形象赢得大家的认同。所以借这个机会,也祝女性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主持人:我们梳理了很多网友的问题,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葛省长作为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很多网友谈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这是共性的问题,请葛省长先谈一下,你是如何正确认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

  葛慧君:这个题目很大,但是这个题目确实很重要。因为我们觉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所以你对这项工作能够认识到什么程度,你的行动也能够与之相适应。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以我们现在搞文化建设,对文化的认识,从现在的角度来讲,至少有三个观念必须确立:

  一、树立“大文化”的观念。要走出搞文化就是简单的唱唱跳跳的观念,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来了,要把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四位一体”总体格局当中。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因为政治、经济、文化是相互交融,互相促进和提高的,所以我觉得需要有“大文化”观。

  二、树立“文化也是软实力”的观念。因为文化的进步,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它推动了人的全面的发展,所以我们觉得文化软实力可以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通过产业这一种形式的话,可以直接表现为生产力和创造力。我们都引以为豪的。像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我觉得重要的是浙江的文化在起作用。现在我们浙江发展要赢得新优势的话,确实还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加以推进。

  三、树立“文化也是民生”的观念。我们一讲民生,大家会想到衣食住行,物质方面的,我觉得是民生的重要方面。但是民生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精神层面。对人基本权益的保障方面,我觉得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所以我们现在把文化作为民生来理解。这次省政府全面小康的“六大行动计划”,就把文化作为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都已经纳入。我觉得文化认识可以讲很多,但是从工作这个层面的角度,我有这几个方面的理解。

  主持人: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述,把文化作为民生的一部分,实际上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葛省长曾经在很多地方任职,像诸暨、宁波、金华、团省委等等,您对浙江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是如何评价?

  葛慧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整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是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年来,我们农村公共文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我对农村公共文化现状的评价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不断健全,但是现在地区之间还不够平衡,设施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文化先进县的创建、“东海文化明珠工程”、文化示范村建设等,新建了一大批的文化设施,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县、乡、村文化的网络,现在我们已经建了县一级的文化馆有87个,图书馆有79个,还有200多个县一级的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起来的有66%,在村当中有70%的行政村是有一定的文化活动室。但是我感觉到,地区之间还不平衡。比如像宁波和丽水比较的话,在村一级的文化设施上,宁波就要比丽水大概高70多个百分点,差距相当大。有些设施的利用率也不高,有些文化站闲置,简单的搞出租,这种情况也存在。

  二、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在不断地丰富,但是离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些年来,我们一方面加大了送文化的力度,像省政府提出来每年送1万场戏、10万场电影、100万本图书到农村,写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府的实事工程。同时电视台电台的公共频道、新农村频道以及农资服务节目超过了400类,在全国也是领先的。还有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该说这些活动的内容在不断地增加,但是我们感觉到,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还是比较大。因为现在农民富起来了,他的求乐求美层次也都提升了。现在我们的图书室,好多的内容比较陈旧,没有更新,图书的数量不少,但是质量不是很高。农民朋友比较喜欢的、直接服务的这一块比例也比较低。还有我们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有些也比较单一,内容上也有些陈旧。

  第三句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域在不断拓展,但是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还不高。现在领域不断拓展,既有送文化、也有提倡农民“种文化”。既通过建一些硬件设施、图书馆、文化站,还有通过网络,就是建设文化信息工程;既有政府提供公益,也有政府买服务,所以应该说领域大大拓展,但是我们觉得保障水平还不高。比如农村的广播电视,这是我们对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服务,但是有些农民群众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条件有限,农村有线电视的入户率还不是很高,全省大概60%还不到。像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地研究,保障他们基本的权益。我觉得从总体上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积极构建过程中,也有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这项工作任务还很艰巨,任重道远。

  主持人:就这个话题,也有很多朋友留言,有一位朋友就以“农民”为网民留言,他说浙江先后建起了杭州剧院、杭州大剧院、宁波大剧院、温州博物馆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文化设施,但这些都在城里面,农民朋友基本上享受不到。他盼望着,什么时候农村也建起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呢?葛省长,农民朋友的苦诉到您这里来了。

  葛慧君:这位网友提的问题确实存在,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与经济发展相比,现在农村文化服务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这几年我们加大了重大文化服务力度,所以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使我们城市的文化设施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但是对农村欠帐还是比较多,因此这个问题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省里“十一五”规划当中就提出这样的目标,对农村这一块,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县有两馆就是县里要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要建综合文化站;村要建文化室。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提出来以后,省里去年还专门召开了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农村文化的“十项工程”。去年省财政就安排了1.09个亿,今年省财政安排了1.45个亿,专门用于农村文化建设。所以我想在过不久的将来,农村的文化设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也吸引了很多外省的网友来关注,有一位叫“湘西人”的网友提出,到浙江来以后,一直听说农民“种文化”的说法,那文化怎么“种”呢?

  葛慧君:“种文化”是相对于送文化而言的,讲的是农民自办文化。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我们把文化种子种在乡村大地,使它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农民种文化的活动开展以来,应该说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农民成了现代文化的主人,这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农民对文化的造血功能。去年我们省里几大媒体联合60多个县,搞了农民“种文化”的百村赛活动,可以说搞得有声有色。今年又搞了“千镇万村种文化”。前不久在武林广场搞了成果的展演活动,我也去看了。确实,节目的内容很丰富,也很精彩,所以这一场农民的“文化秀”让我们城里人开了眼界、饱了眼福。通过看这些节目,我觉得也进一步增强了对“种文化”的信心。农民不是没有文化,农民当中不是没有文化的人才,关键是看怎么去组织、去挖掘、去引导他们,使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能够更加适合农民群众的需要。

  主持人:也希望这种文化在当地成长起来。有一位台州的网友,他的名字叫“台州乱弹”,他说有很多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比如说台州的“乱弹”、“老酒伯爷”等等,现在都开始逐渐没落甚至消亡了。而对于这些民间艺术的整理和保护,政府有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葛慧君:这个网友讲的问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现在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我们对民间的、民族的艺术的保护的难度在加大,如果不加重视,有些就会消失,我们省应该说对这项工作起步还是比较早、也是比较重视。在2005年的时候,就实施了“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这个工程当中,我们对民间的这些艺术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确定了一批代表作的名录,而且还确定了一批传承人和传承的基地,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当中,第一批就进了44件,第二批进了85件,这两个数字,第一批是全国第一位的,第二批也是全国第一位的。所以应该说保护还是花了一些功夫的,也有了一些成效。刚才这位网友关心的“台州乱弹”,它是我们浙江重要的剧种,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台州乱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州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已经恢复了乱弹的剧组,挖掘、整理一些传承的剧目,现在这个剧团每年也能够送戏下乡100多场,应该说在保护中还是做出了比较大的努力。

  主持人:有网友就这些问题还在追问,说是长兴的“百叶龙”在北京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过程中,到巴黎展演。网友“龙的传人”提出,浙江有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形式,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文化走出乡村、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葛慧君:今年在奥运会期间,我们有两个节目进入到奥运会的内容。一个就是“百叶龙”,受到了中国驻法国使馆的邀请,在法国火炬传递过程中进行了展演。还有一个是“余杭滚灯”,这是作为奥运会开幕式前几分钟的演出。我们感觉到,浙江有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也是浙江文化的“金名片”,我们引以为豪。现在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像我们海宁的花灯,我前面讲到余杭的滚灯等等,影响力也是不断地扩大。如何让这些有特色的文化能够走出浙江,走出国门,我觉得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

  一、搭平台。政府搭建一些平台,给他们展演、展示的机会。所以现在文化部门已经有这个考虑,比如选择10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来加以培育。

  二、找市场。我们对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要“送出去”,还要卖出去,使它能够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现在像“百叶龙”,还有像金华的“九狮图”等20多个节目已经通过产业化走出去了。

  主持人:我们今天高端访谈不仅有很多城里的网友在关注,还有很多农民朋友也在实时收看。有一位叫“乡下人”的朋友,他说他家住在农村,平时想看书只能跑到区里或者市里的书店购买,乡里连借书的地方都没有。

  葛慧君:网友讲的问题有普遍性。现在我们在农村,确实有借书难、买书难的情况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藏量的投入,也需要我们来资源整合,在图书的流通渠道方面也要有机地整合。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县一级建设图书馆为总馆、乡镇建立分馆,图书实行通借通还,这样图书的资源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整合。现在这项工作在整个嘉兴市正在做。前段时间我去鄞州看,鄞州在区范围内也这么做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形式。

  二、购买图书流动车,送书下乡。从省一级的层面怎么来统筹?采取送书上门、送书下乡,图书定期更换。现在省里已经为相对欠发达地区的48个县购买图书流动车,已经完成了政府采购,不久这一批图书流动车就可以送到县里,发挥作用。

  主持人:流动车就是拉着这些书到乡镇?

  葛慧君:也可以跟图书馆结合起来搞交流,把资源盘活、运用起来。

  三、用现有农村的一些网点来发挥作用。我们政府搞的“千村连锁放心店”,通过这些网点,把一些图书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我们的网点连锁经营。

  还有一种,现在我们新闻出版部门在建的叫“农家书屋”,现在大概已经有43%的村已经建立。你可以去看一些农家的小书屋。我们想通过这些途径来逐步改善农村中借书难、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主持人:还有一位叫“扬扬”的网友,他的问题有点尖锐。他说搞基础建设容易出政绩,但是搞文化建设很难在短期内有成效,所以有些地方往往口号喊得很响,实际行动很少,葛省长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浙江省有没有这个现象存在?

  葛慧君:这位网友讲的问题确实存在。我们有的地方抓文化建设比较软,确实有时候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这里主要是对文化、经济怎么来认识。文化和经济是相融的,是相互促进的。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经济的发展,有物质的财富,还跟它的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水平是紧密相关的。从长远来讲,我觉得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在文化,而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可以起规范引导作用,它对社会和谐可以起调节、促进作用。简单地说,经济发展的支撑在文化、社会和谐的根本在文化、人的素质的提升靠的是文化。所以只有把文化真正从这些方面来认识才能提高文化的自觉,克服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但是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要真正做到文化的自觉,对文化这样的软任务还要有“硬约束”。这种“硬约束”,一要体现在政府的配套上。看他对国家、对省里出台关于文化的政策是不是落实了?有没有配套?

  二要体现在资金的保障上。就是在公共财政盘子里,需要有一定的比例。

  三需要体现在考核评价上。建立起对一个干部在政绩上的考评,既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像这位网友讲的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的指标等等,同时还有对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像文化、教育、科技等等方面内容的考评。我觉得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统一大家的思想。

  主持人:葛省长,这个网友可能是你的粉丝,网名就叫“葛粉”,看来他对葛省长也比较了解,他说葛省长在很多地方都调研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情况,他很想知道您对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评价和打算。

  葛慧君: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这个问题我是比较关注。我觉得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它在整个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它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发挥基础的作用,它是基本阵地,是连接城乡面向基层的关键点。我到省政府工作以后可以说跑了不少的乡镇文化站,看了以后,有令人高兴的,也有感觉不太好的。现在我们文化站的现状当中,有三种类型:

  一、作用发挥得比较好的,确实体现了我们政府把乡镇文化站作为一个重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

  二、维持性的。从文化站的设施上看来,充其量只是一个活动室、一个棋牌室、一个阅览室。

  三、令人惋惜的,名存实亡。一方面现在设施很有限,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设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些是搞简单的出租来养人,浪费了我们有限的资源。从我们现在的设施建设上来讲,现在全省乡镇文化站中已建成的有66%,而且我们平均的建筑面积大概是900多个平方米,这是高于全国标准。但是,我们现在还有511个乡镇没有文化站场所,或者有站无舍。

  乡镇文化站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要争取完成。我觉得这些设施建起来我还不担心,通过我们几年的努力还是会有所改善,但是这些设施建起来以后,怎么管好、用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比较担心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理念上要实行三个转变:

  一、从单一的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乡镇文化站要跳出一种传统、小的娱乐圈的活动氛围,来拓宽我们现在的发展空间,把我们像图书阅览、科技培训、“种文化”的形式等等,这种都要体现它的综合能力。

  二、实现从单向供给到双向互动的转变。要根据农民的所想、所思、所选来设计我们的活动载体,让农民群众来参与。真正让乡镇文化站的主体是农民群众,让乡镇文化站成为他们比较喜爱的场所。

  三、要从“开门守站”向“开门办站”来转变。我前面讲的后面两种状态都是“开门守站”,要向“开门办站”来转变,我们的乡镇文化站既是农村公共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又要成为农村公共文化的一个组织者,开展各种活动,发挥它的功能,使我们乡镇文化站确实能够有设施、有活动、有载体、有活力,来发挥它的作用。这个问题我特地要多说几句。

  主持人:刚才葛省长谈到并不担心硬件的建设,其实硬件通过几年努力可以建成,关键还是要转变思路、转变办站的思路。我们的论坛上也非常火爆,下面这个问题就是来自论坛。这位网友说,“阳春白雪”适合文化水平高的人,我们农民喜欢“下里巴人”,现在农民或者农村题材的电影、电视、书籍等等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葛慧君:这位网友问题提得很到位。这说明我们不同的人群,他的文化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提供的产品也应该是多元化的。如果我们忽视了农民群众这么一个群体,也就失去了最大的观众。如何来更好地满足我们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我觉得一要繁荣文艺的创作。我们鼓励、提倡文艺工作者、作家、编导,能够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农村、投向农民,选择一些农村、农民的题材,能够把它搬上舞台、搬上屏幕,这样来繁荣我们农村的文艺创作。

  二要加强为农服务的广播电视节目。我前面也讲,农村目前最大的文化服务、最基本的文化服务还是广播电视。我们有一个公共频道叫《新农村频道》,就要加大自办节目的力度,不仅是省台、包括市县台,要根据所在地区农民的特点来加大自办节目的力度。

  三要在出版物上对“三农”有所倾斜。现在已经有一个对“三农”出版物服务的工程,我觉得这一块还要继续的关注。其他我觉得还是要通过送文化、“种文化”或通过市场机制引文化,尽可能给农民提供他们比较喜爱的节目,来丰富我们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主持人:这个网友的问题也很具体,他说他准备以农村和农民题材进行小说创作,但是自己没有钱,怕自己写出来了出版不了。请问省长,浙江省对农民自发的文艺创作有没有一些鼓励政策?

  葛慧君:这个问题跟前面的问题实际上是相关的。我前面讲了,对农村文化创作是鼓励的,刚才这位网友讲的,没有钱能不能够出版?有没有什么政策?我觉得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一、从出版的角度讲,国家对出版物的出版是有明确的规定,买卖书号或变相买卖书号是被禁止的,所以这里不存在有钱出版,没有钱就不能出版这样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的价值。根据这个价值,我们来看出版市场的问题。像这位网友讲的,对“三农”、“支农”的问题,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可以在课题的预算、书号配发、表彰奖励方面有一些政策。

  二、从创作层面,还是鼓励,鼓励更多的作家把眼光投到农村去,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农村中的一些农民朋友,自己也有爱好来投身创作,这不是没有成功的例子。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材料,景宁一个叫路福的农民,他只有初小文化,他一直爱好写作,今年他写的一个作品被推荐为“首届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节”的推选题目。他文化程度很低,但是长期学习,他把农村的题材反映出来,应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刚才这位网友讲到的,我们可以考虑设立对农村文艺创作这方面的专门奖项,来鼓励农民自发创作。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叫“老年大学生”,他说农民不但要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乐。他现在住的地方平时只能看到报纸,打打麻将,想看场戏都很难,如何满足农民老有所乐的要求?

  葛慧君:现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在加快,我们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所以农村中“空巢”老人增多了,这些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应该说还是比较单一、比较枯燥。像刚才讲的主要看看报、打打麻将、打打牌这一些,我到农村文化活动室去看的时候,也基本上看到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要解决的话,还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大“送”的力度,也要加大对农民朋友种文化的培育力度。

  老年朋友比较喜欢看戏,我们这些年应该说也不断在加大“送”的力度。我们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希望每个乡镇一年能送6场戏,也就是说农民朋友大概两个月能够看一场戏。但是这个范围很广,乡镇的范围比较大,可能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现在有一个叫“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工程”,这里有大量的信息,关于文化的戏曲类、电影老片,现在都已经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里。

  主持人:葛省长,谈一下怎么共享呢?

  葛慧君:利用农村的网络。在网络里有很多的“菜单”,老年朋友喜欢看哪一个节目,点一下就行。现在资源总量已经相当于90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了。从目前的情况来讲,不断丰富视频的节目,是比较好的一种形式。

  主持人:也是影视节目?

  葛慧君:影视节目。

  主持人:这里有一位来自外省的网友,他对浙江的发展非常关注。他问葛省长,现在浙江已经是村村通公路了,什么时候能够村村通广播电视?什么时候能够村村通网络?

  葛慧君:广播电视村村通是2006年开始实施的,现在除个别海岛乡镇以外,乡镇基本上是100%都通了,行政村达到了98%。也可以说基本是村村通广播电视。通网络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讲了,现在已经有96%的行政村覆盖宽带网络。

  这个比例在全国也是相当高的。宽带网络覆盖以后,也可以说村村通网络。为了解决电视覆盖的问题,我们还对一些看不起电视的低收入群体采取了政府给他买服务的方式。我们搞了一个广播电视的“低保工程”,对有线电视网络初装费和视听维护费进行减免,同时电视机问题通过社会捐助,去年搞了个“彩虹行动”。

  现在有些现象在城里很难想象,还有些农民买不起电视机。去年我到衢州、丽水跑了5个县,走了大概10多个村,确实看到这样的家庭还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通过这样的途径使低收入群体享受我们的服务,因为我们不仅把设施建设起来,还要让这些设施发挥作用。

  主持人: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将近一个小时了,我们再来看几个网友的问题。有一个网友叫“保护老家”,他说老家台州路桥本来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但是因为当地修马路,把百年老建筑给拆掉了。他想问问葛省长,我们省怎么有效发现和保护散落在各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葛慧君:看来我们网民对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关注,我感觉非常高兴,因为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这位朋友刚才讲到的问题,是需要如何处理好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建设的关系。

  浙江是一个“文物之邦”,现在全省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我们公布的国保单位有132处,省一级的有382处,还有2万多个文物保护点。我觉得这些文物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破坏一件就没有办法再恢复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是要做好保护的话,我觉得首先是要摸清家底,我们省正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这是国务院统一部署的,野外普查现在搞了一年半了,大概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现在已经发现了有4万多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对这些文化遗产要进行整理,以后按照文化遗产价值来公布,可以为省一级、市一级、县一级的,有些可以向国务院申报。如果我们这些被列入到文物保护单位,就有法律依据,就不能随便拆了,所以我觉得要把家底摸清楚,同时也需要有保护的意识。非常感谢这位网友

  主持人:先是摸清家底,然后定性。下面是网友“越乡”的问题。他说很多艺术形式都是从普通百姓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并且在老百姓中传播并培养起来的,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爱,但是现在很多艺术剧团都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到农村去演出,如何鼓励更多的艺术形式进农村?

  葛慧君:网友讲的问题,说明农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市场,现在还不是很成熟。我到农村里问他们,请剧团,大概一本戏给多少钱?他们说一般在4000元到9000元之间,一般一本戏演3个小时。农民朋友喜欢时间长的戏,我们一般看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差不多,农民朋友方圆几里过来要求时间长一些,一般要求三个小时。但是省市的剧团到农村去演出的话,这样的价格有点入不敷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政府买服务。现在省市的一些剧团,都是我们政府扶持的文化资源,我们应该让农民群众很好地享用,我们可以搞政府采购、项目补贴,让农民群众能够看高水准的省市剧团的戏。

  主持人:有一部分单是由政府来买了。

  葛慧君:对,政府买单,现在我们已经有政策,比如省一级的剧团到农村演出一场,我们给多少补贴,鼓励大家到农村去演出。

  二、加大对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现在全省有480多个民营剧团。去年的演出就有17万场次,这应该说是我们一支重要的农村文化力量,也需要我们从政策上扶持。特别是在作品的创作方面,需要有一些新的内容。如民营的剧团,我也跟他们聊天,演出基本上是原来、传统的几本戏,所以我觉得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扶持。

  同时对民营剧团如何来扶持,我们正在研究政策,省里不久将下达关于扶持民营剧团发展的政策。

  主持人:网络上留言和讨论非常热烈,网友们提出了很多和葛省长有关的问题。比如网友“小戏迷”问,葛省长你喜欢哪一种传统戏剧?网友“赵钱孙”问,葛省长有没有跑遍我们浙江省的每一个县?葛省长是不是愿意回答?

  葛慧君:非常感谢网友对我的关心。我的家乡在绍兴,所以对越剧还是比较感兴趣,特别越剧的声腔委婉动听,表演真情动人,有些经典的曲目可以说百听不厌。

  主持人:会唱吗?

  葛慧君:不会唱,唱不好。昨天我看到一个短信上讲,高音部上不去,低音部下不来,中音部控制不了,唱得不好。但是我感到高兴的是,越剧是一种民间的戏剧,最早从嵊州的一个施家岙村,一个小山村走出去,是从嵊州的民间艺术落地唱书走出去,从一个小歌班到现在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我觉得这是浙江人民的骄傲。这里也给了我们很多信心,确实,传统的戏剧怎么来培育,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发展。

  网友还问我,有没有跑遍浙江的每个县。我在以前工作的岗位上可以说都跑过,现在到省政府工作时间还不长,在现在岗位上还没有全部跑遍,但是我会尽量安排时间多下去,因为自己感觉每下去一次还是有很大的收获,能够直接听到、看到很多第一手的资料,能够了解一些社情民意,能够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觉得这对自己的思想、对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会尽快跑遍每个县。

  主持人:还有网友说,农村有不少地方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修房盖屋,出远门或者为孩子起名字,都要找算命先生测一测、算一算,一些得了重病的农民也会找一些所谓的“神医”进行治疗或者是磕头烧香,这些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的贻害令人担忧。葛省长,这里有一位网友叫“物语”,他想问你对农村的封建迷信怎么看?

  葛慧君: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确实存在,在有些地方还是比较严重。客观讲有历史的原因,一方面因为有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它形成、遗留的思想和文化的糟粕还没有完全的消除。另外我们长期形成的二元结构,使得我们农村经济、文化、政治跟城市还是有不少的差距。农村整个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还是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出,也确实让我们看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这次我选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今天访谈的内容,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现在农村文化的建设,是我省目前文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薄弱环节。当然我觉得人的思想改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所以需要通过加强我们的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引领社会的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农村,让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形式来取代封建迷信活动,让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精神世界能够更加充实。我也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来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先进文化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融入到农村大地去。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已经超过一个小时了,葛省长是不是还愿意回答网友的问题?

  葛慧君:好的。

  主持人:我们网友还是很热烈的参与讨论。这位网友自称是美院的学生。他说,浙江有中国美院,有传媒学院,有浙大,这样的艺术文化富裕的高校如何与地方上匮乏的农村文化建设接轨,让高校文化走出去,进到社会,服务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葛慧君:这位网友的问题很有社会责任感。像浙大、美院、传媒学院和艺术职业学院,这当中可以说有很多的文化人才,在文化大省建设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刚才这位网友讲到,农村文化建设中他们有什么能够进行服务的?我觉得这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我非常高兴。

  大学生要去参与农村的文化,我觉得有很多的形式。一个是可以通过参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些小分队到农村去。

  第二个是可以参加当文化志愿者。昨天坤明部长在访谈当中已经讲了,我们要组建3万人规模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我们也欢迎我们大学生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当中来讲,为我们农村文化作贡献。

  第三个,现在农村的文化人才还比较缺乏,这些大学生可以用你自己的所学、你的特长来开一些专题的培训班、辅导班等等,来提供一些服务。这我觉得是在校期间的一种形式。我这里还欢迎大学生有志于农村的文化建设的,毕业以后加入到农村的文化队伍当中来。我们现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加强以后,这方面的人才应该说还是比较紧缺的。

  前两个星期,我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去调研,校领导告诉我,他说现在有一些县,专门开招聘会,到学校里开招聘会,欢迎他们的学生去服务农村的文化建设。我觉得这也是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一个途径。十多天以前,我到金华金东区的一个农村去开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民主恳谈会,其中有一个大学生村官就告诉我,当地的农民喜欢讲故事,所以他把这些故事整理挖掘出来,还搞了协会,开了网站,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在农村还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农村我们觉得还是大有可为的。只要你有这样的志愿服务,我觉得农村的文化队伍还是非常欢迎的。

  主持人:农村的需求也是非常强烈的。刚才葛省长再次提出了志愿者话题,昨天黄部长也谈到这个话题。今年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志愿者的元年,在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上,都表现了志愿者的风采。如果我们这些大学生能够深入到农村做文化志愿者的话,我相信作用会非常大。

  葛慧君:是的。

  主持人:有一位网友叫“不喝牛奶”,他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浙江舍得重金引进文化创作人才,在农村文化人才培养上,是否也舍得花血本呢?

  葛慧君:这位网友关心的是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的问题。我觉得在历史上浙江出过不少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我们引以为豪。我们向外介绍的时候都说,我们浙江人文积淀很深,出了很多名人,我们感觉很自豪。当前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都离不开文化人才,我们既要花重金引进高层次的文化人才来为文化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对农村的文化人才也要舍得花钱。今年开始省政府已经有一个6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集训。 关于农村文化人才,我觉得它有几个层次:

  一支是现在的乡镇文化站队伍。这支队伍现在需要加强。因为这支队伍有老化,而且力量也不足,所以我觉得这支队伍要重视培养。

  第二支队伍是农村中的文艺骨干,农村的“土才子”,我们称它为“乡土艺术家”,要把这些人培养为农村文化的热心人和带头人。

  第三支是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现在有很多的作品,有很多的节目,通过经纪人带动文化下乡、农村文化进城,以此来激活农村的文化市场。所以我觉得农村文化服务对这支队伍也需要重视。

  主持人:还有一位网友叫“不往深处想”。他说前一阵子浙江最后一位农村放映员结束了放映工作,“老农村放映队”也就至此解体了,但是农村电影还是有市场的,现在缺少专业的放映队伍。“送千场电影下农村”是文化大省建设口号喊出时的要求,现在落实了吗?

  葛慧君:这位网友关心的问题,我前面已经讲了。我们现在每年落实的送文化下乡当中一个就是送电影。今年我们省政府实施工程是送10万场电影,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送了20万场。他讲的另外一个问题,最后一位农村放映员结束了放映工作。这项工作我们省是全国电影改革的综合试点省份之一.根据改革的试点方案的要求,以后电影放映采用数字放映设备。我们都记忆犹新,小时候农村里看电影,搞“跑片”,接不上,还要等一会儿,弄个小凳子坐在那边看电影。所以这也是时代的进步,现在城里人看数字电视,以后农村数字电视也要发展。所以现在电影也是数字放映了。

  现在我们放映的模式上是采取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像20万场电影就是政府买单,让农民享用。刚才这位网友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电影在农村有市场,农民朋友喜爱,我们现在是加大“送”的力度,只不过现在的方式不一样。

  主持人:不是由原来的农村放映队了。但是数量并没有少,而且形式更先进了。

  葛慧君:对。政府买服务了。

  主持人:我们的访谈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我想提最后一个问题,这位网友叫“爱吃面包的猫”,他问葛省长:平时上网吗?在网上聊天吗?有没有QQ或者MSN等聊天工具?您会在网上购物吗?

  葛慧君:今天进到访谈室的时候,我已经跟主持人说过了,我可以说是几乎每天上网,如果不出差、开会的时候,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浏览新闻。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会仔细地看一些。我上网是浏览新闻,同时也看一些舆情和评论,还查找一些资料。主要是这些方面。

  这位网友问我有没有在网上购物,有没有QQ、还有MSN这些工具,我都没有尝试过。所以跟其他网友相比,我触网不深,主要是从工作的角度用得更多一些,浏览性的,还没有作为生活的领域去延伸。现在年轻人讲,网络已经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觉得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方式,这一条做到了。但作为生活方式的话,还要向各位网友学习、请教了。

  主持人:还有一些网友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也会把这些意见和建议整理给葛省长。今天我们的在线访谈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葛省长的光临,也代表广大网友邀请葛省长以后有机会能常来我们浙江在线坐坐。谢谢!

  葛慧君:谢谢!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综述】葛慧君对话网友 细腻女领导畅谈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葛慧君语录14
·葛慧君语录13
·葛慧君语录12
·葛慧君:大学生服务农村公共文化大有可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