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义乌:每月补贴1000元 引大学生跳入“农门”?

   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  2月27日,义乌市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粮食生产,政府给予每月1000元的特殊补贴。

  一个地方政府,几乎用“供养”的方式,来鼓励种粮企业招纳大学生,这是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次秀,还是顺应现实需求背景的一种政策创新?

  为弄清这些引起轰动的疑问,记者进行了一次刨根问底的采访。但是,从一个大力度的政策背后,我们看到的是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或许并不是靠钱就能解决的——

  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关注

  义乌市政府出台了这项扶持政策后,立即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关注。

  一位在国际商贸城经营小饰品的陈姓店主认为,一个大学生的月工资才没多少,政府一个月给1000元,等于在养这些大学生。隔壁的一位大姐开玩笑说,有这么好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生意都要用电脑,要会懂外语,要有文化,我们比种粮的农民更需要有文化会管理的大学生。

  有的市民甚至还担心,这样的政策一出台,不知道全国多少大学生会涌到义乌来。

  这就是记者3月12日在义乌采访中听到的一些声音。

  对此,义乌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张琴孙告诉记者,这也不奇怪,这几天电话不断,除了种粮大户,就是媒体,一直没断过,没想到这个政策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就在我们聊天中,接到了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打来的电话,说也要来义乌采访。

  负责分管粮油的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副站长朱和辉一见面就说,之所以社会上有这么大的反响,关键是一些报道只是“抄”了文件的一点内容,而且也没抄准确,甚至连政府给什么专业的大中专生进行补贴都没搞清楚,特别是一些新闻报道中,把享受政策的条件给省略掉了,给很多种粮大户也造成了误会。

  这项政策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这些大中专生必须粮油专业的,二是种粮企业面积在200亩以上才可以配一个大学生,三是没有本地外地之分。

  只有23户种粮大户能享受政策

  其实,这项政策涉及的面并不是很大,按政策规定,粮食种植面积200亩配一个大学生。2008年义乌种粮规模达到200亩以上的一共23户。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政策就是为这23家种粮户出台的。

  目前,按这23户的种粮面积算,最多需要大中专生33个到38个,全部配齐,一年一共是40万到45万之间。这点钱对义乌财政来说,不算什么。

  “这项政策花的钱不多,但是效果会非常好。这是一种政策细分,是为企业量身制定的一种政策创新。”

  义乌市政府办副主任朱竣文,有着十多年农业工作经验,是当初制定这项政策的文件起草人。

  “现代农业就是要扶大扶强,决不扶弱,通过扶大扶强来促使那些规模小的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这就是政府为23户种粮大户制定扶持政策的立足点。”他说,一个政府花这么大的力气,为23户种粮大户制定一项扶持政策,这在全国是没有的,之所以敢为天下先,就是从小政策中,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大文章。

  这项政策的执行和监督,落实到了义乌市种植业管理总站的头上。朱和辉介绍,这23户是农业的领头羊。“这些年,也只有他们的生存还可以。所以,200亩也是大家公认有效益有前途的种粮规模,否则机械化操作发挥不了效率,技术和品种推广方面成本会很高。这样政府的扶持不会造成浪费,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政府的考虑,是让有专业知识、懂技术懂经营的大中专学生,先充实到这23家种粮大户中去,优化和提升现在的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再来引导和倒逼那些小规模的种粮户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实行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和培育新型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真正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

  种粮大户感到离大学生近了

  这23户种粮大户真的需要大学生吗?

  “种粮大户太需要了,而且只要粮油专业,不分本地外地的都要。”朱和辉把当天刚交上来的6份《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的粮食规模企业报名表》拿给记者看,上面填着最缺的是懂农业技术和经营农产品的人才,从育种、机械修理到农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

  政策一出来,他的电话就没断过,每一个种粮大户都很着急,说早就想招了,就是招不到,现在有政府的支持,加上现在的经济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希望能早点招到人。

  朱和辉说,缺专业人才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阻碍。现在农机更新换代很快,比一般小轿车还快,而且一台进口的联合收割机就要三十多万,光靠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的种粮大户根本不行。现在的种粮大户文化程度低,让他们把比如资金扶持申请项目的表填填清楚,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朱和辉告诉记者,平时除了技术指导外,还要给他们承担这些文字工作,一年总要给他们写几个材料。

  在记者去采访前一天,第一个农学专业的大专生到义乌市义宝农庄上班了,负责义宝农庄的农业技术和市场营销。

  农庄主冯泽宝是“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在金华、吉林、黑龙江等地共建有2.31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去年,他在义乌本地承包了400多亩。他愁的不是粮食销路,而是缺少科技与管理人才。

  既然这么需要专业人才,为什么以前不招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憨厚老实的冯泽宝压低声音说,以前觉得自己在乡下是种粮食的,真的有人愿意来,也怕养不起。平时农庄里雇了12个工人,工资都是做一天算一天的,50元一天。来一个大学生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要两三万,工人们首先会攀比起来。

  现在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又搞起了粮食加工,所以很缺这方面的人才,现在有政府的扶持和补贴,自己每个月只花1000元就招到了原来2000元也招不到的大学生,省下了一半的成本。要是在增产增效方面成效突出的,还有奖励。这对我们种粮大户和大学生都是很好的机会。

  15天只招到一个

  按照今年的面积,冯泽宝可以招两个大学生。他希望早点签下第二个。但是,农业局告诉他,希望可能会落空,因为半个月过去,也就他招到了一个大专生,别人想招都还没动静呢。

  义乌市农业局局长金寿兴告诉记者,他们已与人事劳动部门联系,要求对方提供这方面的大中专毕业生资料,并加大这方面的招聘力度。因为本省粮食专业很少,他们只能另想办法,除了扩大宣传外,可能会到湖南、安徽等地招聘专业人才。

  政策出台的当天,朱和辉马上到义乌市劳动力人才市场去招人,他们从电脑里查求职登记信息,结果从2006年到现在,只有3个农学专业的,现在也不知道去向。

  不光义乌面临这样的问题,我省其他地方也存在这样情况。

  此前宁波市鄞州区5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以吸引全日制院校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加盟”;前不久,嘉兴平湖举行的一场人才招聘会上,近十家农业企业抛出了近百个高学历岗位,但同样都招不到人。

  朱和辉说,不光是种粮大户需要大学生,他们总站也很需要。像他这样45岁的人在站里算年轻的。这几年,学农学专业的很少,学粮油专业的更少,要招一个人,不是一般的难。

  今年义乌的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有3500万,怎么个用法,参加了一天会议的站长周维明感叹,钱有,就是招不到人。近年来,义乌规模化农业发展很快,迫切需要专业人才,但现实问题是这方面人才实在太少。

  农业要规模化,没规模就没效益,没效益就无法生存,生存都成了问题,就更谈不上发展了,没有发展,就没有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近年来,义乌规模化农业发展很快,迫切需要专业人才,但现实问题是这方面人才实在太少。

  开着私家车到农场上班

  义乌农庄这次招到的是29岁的王文凤。

  个子修长的王文凤是义乌市江东徐村乡苗店村人,1999年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在义乌农贸城下属单位做过农产品销售工作,之后又和家人开过粮油小店。其间,她又通过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

  她去上班的义宝农庄离家有30分钟的路程,每天8点,王文凤开着长安之星面包车到农庄上班,中午在农庄吃饭,下午5点半回家,每个月2000元。这两天,王文凤手头在整理有机大米的申报材料。

  王文凤告诉记者,现在到了农庄里,才发觉要学的东西还是很多。她的梦想是等时机成熟了,今后自己办一家粮食加工企业。

  事实上,政府出台这个政策,也考虑到了大学生今后创业的因素。朱竣文说,引大学生进“农门”只是第一步。最终的目的,是让这支投身到农业生产管理中来的大学生队伍,今后学成后能自行创业。

  在就业困难的今天,哪怕政府花钱来养的这样方式,帮大学生转变为新型农民,回流到农村,从理论上来说,这确实是一种多赢的方式。但是政府的好意,似乎并没有得到大学生的领情。 “跳”出的农门,再跳回来,还是需要勇气。

  专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政府的预期,以及种粮大户的期待,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这一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横着一条的鸿沟,并不会因为有政府每月1000元的补贴而轻松跨越。要让父母的“掌上明珠”跳回“农门”,去当一个农民,根源不在于钱多钱少的问题,而在于现代农业对原始农耕的替代,在人们头脑中比现实更为艰难。政府寄希望于凭借一项政策就能改变现状,显然还过于乐观。

  务农需重赏源于对现代农业太不了解

  义乌出台鼓励大学生跳回“农门”的政策,得到了省里相关部门的赞同。

  事实上,在国际商贸城的带动下,义乌许多农民“脱离农业”已经很多年,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四分之一是外地人,而接连几年义乌的粮食生产任务都很难完成。

  义乌市发改委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义乌市年产粮食总量10.5万吨,粮食缺口高达66万吨。来自义乌农贸城的数据显示,每个月义乌外调的大米就达3万吨之多。

  粮食生产,在义乌这个以小商品享誉全球的商贸城,更多的是体现了政府的一种责任。所以,重视程度可以用不计血本来形容。有的种粮大户一年拿到的各种补贴,少的是十几万,多的三四十万。镇里或街道的配套资金基本上按照省市政策1比1的配套,最少的也达到了40%。

  决策者希望在大学生就业日益难之际,这一政策能给“求贤若渴”的种粮大户产生效果。

  但是,这一政策刚出台,首先遭遇的是传统观念的阻碍。“我们自己做了一辈子农民,想让孩子‘跳出农门’,再来种粮的话,书不是白读了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说。

  “不光这样的家长,就连大学生本人,也包括整个社会对现代农业也存有误解。其实,招大学生‘跳农门’并不是让他们重新做泥腿子,因为现代农业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和企业里的工人上班没什么两样,最大的缺点是远离市区,生活不是很方便。”

  3月13日,朱和辉要去金华参加工厂化育秧技术研讨会,他给记者看事先准备的一些幻灯片,介绍了现代农业的真面目。

  他一边指着一张张图片,一边介绍说:“你看看,我们在水田里开的现场会上,在插秧机旁的机插手个个穿着皮鞋。耕田也是,根本不用人赤脚下水。育秧呢?也是在温室大棚里,里面都是水泥地,只要看看电脑里显示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就可以了。收割更是简单,从机割到最后包装封口,一包包的,都是在一台收割机上完成的。和传统农业有天壤之别了。”

  也正因为对现代农业的不了解,甚至误解,让很多家长和学生远离农业,就是学了农学专业的,就业也不愿意到农业企业去。

  义乌市政府办公室农村科科长马文良说,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所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技术,技术含量还不低。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解决。他认为目前是学农的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的大好时机。

  义乌这一政策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还是未知数。但是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的当下,这1000元,会给当代知识青年跳回“农门”,增添一份勇气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开端,会带来多少新的就业天地,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昵称:  
·永嘉率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1000万贷款担保
·宁波大学生为求职整形占接诊人数的40%多
·20份计划书入围“新东方杯”大学生创业援助活动
·大学生跟不上体质测试100人中12个体育挂“红灯”
·两女大学生的创业点子:办创意小店组织游戏赚钱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