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体检后,她们急着想知道结果遇到疾控人员,有人脸红有人很大方
每天傍晚,街头的霓虹灯便开始闪烁。休闲中心、桑拿中心、按摩屋、踩吧……红红绿绿的霓虹灯广告、暧昧的粉红色灯光在城市的夜色中显得犹为扎眼。
记者日前通过一些渠道接触到一些场所的服务小姐,并采访了卫生部门高危行为干预队的队员,试图揭开这个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了解她们的心态。
有人上网学习预防知识
前天晚上,记者来到了香积寺路某处的一个按摩屋。粉红色的灯光下,坐着几名衣着暴露的女孩。
一个自称姓林的女孩带着记者走进了后厅。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阴暗房间被隔成了若干个“格子”。每一个“格子”里都有一张按摩床和一个电视机。
“现在管得严了,他们(指相关管理部门)要求我们‘上点’时,不能拉上帘布。”小林说。
小林说,她原本在广东打工。去年厂子倒闭了,她来杭州投奔几个小姐妹。后又经人介绍来到这个按摩店。
“我们这里都还算老实,也就给客人捏捏腿敲敲背。”小林说,“没有‘敲大背’的服务,最多和客人躺着‘聊聊天’。”
“我这样应该不用去体检的。”小林说,但她有几个小姐妹隔几个月就会去医院查一次。有时候,还会上网去看一些资料,学习一些预防的知识。
“虽然吃这碗饭,但毕竟那是治不了的病,大家还是慌的。”小林说。
有些人问的问题很直接
小席是下城区高危行为干预队的队员。每天下班后,还要承担一项特别的工作。
傍晚时分,脱去白大褂,换上便装走进桑拿、KTV等娱乐场所,然后“秘密”地找那里的服务人员聊天。
“这些人年纪很小,是些20来岁的姑娘,也有一些小伙。”小席说,“去找他们的时候,尽量不让客人们察觉,这样他们相对也不会那么反感。”
“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在这个特殊人群中普及防艾知识,并教给他们一点预防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小席说,但不能光说艾滋病,一定要有其他他们所关注的内容,比如妇科病、乙肝、血型等。
杭州某区一名要求不点名的干预队员说:“碰到我们,她们中有些人会害羞、脸红,也有些人大大方方的,问的问题也很多,很直接。比如说去哪里检查比较好?戴安全套到底有多少用,戴了是不是一点风险也没了?”
这名队员还说,他某次碰到一个刚入行的女孩。“我们说是来了解情况的,她马上就慌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可能是担心泄漏她的信息吧。再三解释后,她才明白了我们的来意。一问,她对艾滋病的知识几乎一点都不了解。”
不少人急着知道体检结果
小席从事高危干预已经有3年多时间,所接触过的高危人员,已经不下百名。“从卫生角度来说,他们应该是属于最需要帮助的群体之一。”小席说。
“我所接触过的娱乐场所中,有这么一个规律,档次比较高的场所,从业人员一般个把月就会有一次专项的体检;但在那些小场所的人,体检就很难得到保障。”
每次给这群人体检完后一周,小席的电话总会突然忙碌起来。“请问体检结果出来了吗?”“我的身体怎么样?应该没有得什么可怕的病吧?”“请问我验出来是什么血型的呀?”……一个个咨询电话打来,足以证明她们对自己身体状况的关心。
●快评
健康档案
还须规范监管
监测数据显示,我省自1985年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截至去年10月底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703例。其中,杭州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例957例。
另据专家评估,我省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已达到一万多人。
在凶猛的艾滋病疫情面前,构建艾滋病传播社会防控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对艾滋病高危场所和高危人员的监管。
下城区卫生监督部门试点在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建起健康档案,无疑是一次意在缓解对高危人群监管难的创新。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体现。
但必须指出的是,因为这些高危人员流动性很大,流动速度很快,不少人甚至经常性跨省“流动”,这样的健康档案最终能起到多大作用,还有待观察。下城区卫生监督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这项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效果如何还不好说。
基于这个原因,真正为这些艾滋病高危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而有了这样一个开端,还可以在经验摸索中大胆地作出尝试。
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严格规范。比如,娱乐场所如何妥善管理这些档案?高危人员“辞职”或“跳槽”后如何处理档案?卫生监督部门如何对娱乐场所进行约束和监管?
有了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相关场所会更认真做好这件事;有了严格的制度和规范,高危人员会真正理解并最终接受这个新生事物。
让一份份健康档案,充分发挥出对高危人群的监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