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凤起路558号”(和乐苑)
改造前的“凤起路558号”
昨日,当记者走入凤起路558号的小区,头顶上漆着新油漆的“和乐苑”三个大字在阳光下发着光亮,一开始还以为走错了地方,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崭新面貌的住宅区竟然建造于30年前。
下城区城市管理办公室改善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去年6月,该街道将此庭院作为第一批庭院改善工程进行了施工,在委托设计前100%发放入户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现在看到庭院改造后的景象,有三分之二都是根据居民的意见完成的。居民们笑称,他们成了庭院改善的“设计师”。
居民自发组织了“庭院自治管理小组”,负责综合整理小区居民意见,同时跟各部门沟通。退休教师沈老师和徐老师是组长和副组长。他们说在“庭院改造”前居民觉得最希望改善的问题集中在下水道、化粪池堵塞;路面黄土裸露、坑洼积水;住宅没有雨棚等问题上,现在这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
下水道再也没堵了
在庭院改造前,“和乐苑”只要一遇到下雨,下水道的水流不通,情况更糟的是化粪池也会堵住、粪便溢得到处都是,要是想走入楼道,就必须跨过这些满地的粪便,“那时候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走进走出有时候就垫几块砖头”,一楼的住户一遇到下雨更有苦说不出。
庭院改善工程开工后,施工单位开挖了新的下水道,徐老师指着崭新的窖井盖说,从去年9月底完善之后,我们这里就没有发生过之前的情况了。
小区增加300多平方米绿化
下城区城市管理办公室改善办的工作人员说,改造前庭院内不仅没有绿化,且路面黄土裸露、坑洼积水,走路容易摔倒,下雨又一脚泥,老百姓要求改善的呼声十分强烈。庭院内几乎都是老年人,很多都是80岁以上,路面不平整不仅损害美观,更对人身安全有危害。
改善小区时重新铺设青砖使路面焕然一新。不仅如此,楼层中间还设置了300平方米的绿化带,赏心悦目的绿树青草,新建造的木质凉亭,充分传达了和谐、快乐、祥和的居住氛围,小区居民自发取名为“和乐苑”。
雨棚停车棚一应俱全
81年就搬进凤起路558号庭院的沈老师说,这里以前是没有雨棚的,下雨的时候上楼雨都会把人淋湿。楼下现在绿化带的位置有两个放自行车的停车棚,但是一遇到下大暴雨或者下雪,停车棚都被吹到或者压倒。
现在小区的四幢楼都装上了雨棚,还盖了专门的停车棚。停车棚分自行车棚和电动车棚,电动车棚还有插座可以随时充电。
“和乐苑”的老住户在讲述庭院改造前后时,脸上都露出幸福的表情,他们说以前的小区由两个独立的院子组成,大门也不是这个位置,现在四幢楼的住户都从崭新的大门口进出,感觉完全不一样。有些住户儿女在外地工作,一回家都不认识了,像搬进了新家,最重要的是改善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改善后生活更好了。
附件:
凤起路558号庭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杭十四中和教育局的教工宿舍,居住在此的大部分是教师及教师家属。此小区总面积3600平方米,现有住宅楼4幢,共131户居民,总人口约44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164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