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也好,EMBA也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面对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三大趋势。
“MBA是一个舶来品,但是从客观来讲,MBA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现状可以用三句话概括:准市场,即市场机制有待完善;准政府,即政府职能需要调整;准企业,即企业制度需要创新。正因为这样,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中国需要大批管理专才,以应对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可以预期中国将因需求拉动而成为MBA教育大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EMBA发展过程中,怎么样配置财经、法律和管理之间的学科关系。最重要的一点,MBA也好,EMBA也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面对国际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三大趋势。”
汪海粟说,我们不得不看到EMBA项目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个客观、必然的产物。在不断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希望EMBA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有行业组织的引导、有国外院校良性和有效的互动。
2006年,汪海粟应美国堪萨斯大学邀请到该校做访问学者,并为该校MBA学生授课。在那段时间里,美国大学教育的异彩纷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加州旧金山大学的多元文化、加州圣科拉拉大学的小型精致、加州东海湾大学的社区导向、堪萨斯大学的综合能力、丹佛大学的古老典雅。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美国更是频繁,这是美国学术保持前沿和权威的一个因素,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学术交流的气氛似乎更浓,更具广泛性,在讲学期间,汪海粟和埃及前外贸部长就曾一同参与过学生讨论。同时美国商学院师资的聘用、考核、合约、福利以及退休,都有详尽的制度设立,保证了师资的优化和可持续。在这种制度保证下,美国商学院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师资。
从美国归来,汪海粟看到了国内的商学院教育和国外的差距。为了适应商业的不断全球化的趋势,他认为所在学院有计划地进行改革,改革的范围包括师资、课程,以及办学方式的革新。
一是在师资聘任方面打破院际隔阂、突破论资排辈的惯例、引入竞争,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教师,尤其是关注和培养有潜力的年轻教师,为他们创造机会。在他的主导下,学院举办了一个活动,叫关心中青年老师、关心MBA、关心中南大。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学校把具有博士学位,在各个学科中有建树并且受本科生普遍欢迎的具有副教授职称的老师集中起来,和他们进行关于MBA教育的交流,听取他们对MBA发展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各个学科发展的建议。由于有了这样一些活动,得以发现一些特别优秀的年轻老师,学院为他们创造任教和指导学生论文的机会,并实行跟踪,不断地改进教学模式。
二是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在课程调整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去设置一些课程,加大对新课程的挖掘力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根据企业改革和资本市场的深化,开设了合同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或专题,希望借此实现“造就一大批能熟练运用现代财经分析工具和能从容应对市场经济各类法律事务的中高级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是改进教学方法,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学院成立了案例中心,组织教师自行编写符合中国国情的教学案例,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中国自身的经验,目前已经编写MBA教学案例537个。给中国的企业提供更有实际操作价值的洞见,成为了学院的追求。
以上改革与调整经过几年的运行,得到了MBA和EMBA学员的认可。“尤其是一些台湾的学生,他们非常认可‘财经+法律+管理’的特色。”
加强国际交流,面向世界是商学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世界是平的,只有不断的国际化,才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变化的趋势。
汪海粟认为,在EMBA教育中,一定要为学生的前途和学院的命运操心,所以必须思考EMBA教育存续的环境和发展的使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大潮中,一所商学院只有始终站在经济的潮头浪尖,才能为学员提供更有价值的商业洞见。
汪海粟说:“虽然我们很难说EMBA是一个纯粹的商业化的产品,但是我们不难看到,EMBA作为一个新的教育项目,一定要适应市场化的需要。EMBA项目一定要在竞争中去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未来中国的MBA教育和EMBA教育,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商学院以学校为荣,而是有些学校以商学院为荣,这是一个竞争的结果,是一个供求关系长期互动后,市场或者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
作为一种教育产品,必须接受市场的检验,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这也许是中国商学院下一步必须面临的阶段。
无论是国际化,还是市场化,EMBA的发展都需要去构建专业化优先的战略。市场是分层的,需求也是分层的。中国的32所EMBA院校,每个学校的学科特色不同、地域分布不同、历史沉淀不同,校内的各种资源也不相同,所以只有去联系各自特别的环境、特殊的资源,构建专业化的战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将突出“经济+法律+管理”的特色,打造一批又一批融通这三个领域的毕业生。对不断变化的商业世界而言,这毋庸置疑是一个更加符合发展和变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