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6日讯
“35岁至44岁男性,10年间心肌梗死增幅最大!达到了111%”。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在日前召开的卫生部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项目5年回顾活动中警示,作为社会和家庭顶梁柱的中年男人要避免心血管意外悲剧。
病例数一天抵过一年
记者在采访该项目浙江负责人之一,浙江医院金宏义教授时,他介绍:“尽管采取胆固醇教育、戒烟、高血压控制三大战略,但冠心病引发的心梗仍快速增长,原因是中青年人忽视疾病隐患,压力过于集中等综合因素。”据悉,在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医院与美国合作涉及冠心病、心梗的一项临床研究时,都找不到足够的病例数,而现在往往一天专家门诊中就能遇到以往一年的病例总数。心梗患者中最年轻的仅有20多岁。
上周,一位健康网络媒体主编梦中猝死,年仅30岁;前不久,北京一家报纸44岁的编辑发生心梗;同一天一位中年记者脑死亡,因为他女儿要高考,没让医院撤呼吸机,至今仍在维持治疗。“媒体人与医生一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金宏义教授提醒:“如果有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的就更危险。”他介绍,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10年间心脑血管病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高达17.3%,成为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
胆固醇扣动猝死“扳机”
心肌梗死虽然突如其来,但仍然可以预防和控制。“6个心梗患者5个可以预见!比如可以提前干预血脂,因为有调查显示,冠心病死亡的原因中77%是由于胆固醇水平的增高。”
“对35岁到44岁增长最快的这一人群,你有什么建议?”金宏义指出:“首先是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卫生部的教育计划意义也在于此。”他说:“现在老年人还比较注意健康,关键是目前那些在岗的领导、记者,包括在岗的医生,大家忙于工作,健康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现在他们的工作状态是‘5+2’,‘白+黑’,即五天工作加两天休息也都在加班,白天加黑夜连续工作10多小时。他们总觉得心血管病离自己还很遥远,没有症状就不看病,没有不舒服不去看病,有不舒服就来不及了,就像最近死于心肌梗死的这些媒体人。”
“卫生部这一干预项目中演示了火炬接力的仪式,目的就是告诉人们,控制冠心病是一项长期工程。美国这个心血管病大国通过30年,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了52%,中风死亡率下降了63%。我国冠心病血脂干预技术推广刚过去5年,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高血压干预已做了50年,但现在高血压控制率还只有10%左右,高血压患病还在增加。因此,慢性疾病控制是很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金宏义呼吁中年人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改变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自己的家庭疾病负担,也有效降低国家整体的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