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
衢州市柯城区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把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强校名校“反哺”农村作为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构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努力破解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造成的“城乡学校管理水平差异”和“优秀师资单向流动”两大难题,极大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又好又快地向农村“反哺”。
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围绕解决教育公平、加速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等问题,柯城区在“团体支教替代个体支教”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城区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工作,着力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完小。目前,柯城区所辖的15所农村完小,偏远乡镇的6所完小和城区“名校”捆绑,城郊乡镇的7所完小完成布局调整,城乡结合部的2所完小纳入整合范围,真正把城市的“名校”建到农村孩子的家门口,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托管,6所农村完小首次开设英语、计算机、音体美等课程,实现最起码的课程开设公平。小学阶段的优质教育资源从市区直接覆盖到最薄弱的农村完小,使全区92.8%的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大规模推进,先后吸引128名农村孩子就学“回流”。柯城城区3所初中,先后与三所比较小的农村初中启动“一对一管理共同体”,实行全面托管。
“一校两区”管理新机制,打通师资整合“通道”。在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的基础上,实行“一个法人、两所学校”、人财物统一核算、全部打通的管理机制,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农村小学分级管理、分级办学体制模式,帮助乡镇中心小学减负,增强市区小学“反哺”农村小学的功能。为巩固“一校两区”管理机制成果,柯城区实施教学资源“跨城乡整合”战略,成立“农村优秀教师管理中心”,700多名农村教师进入管理中心,按照“梯次互补、滚动发展”的原则,每年15%的农村教师进入托管城区学校或参加各类培训,由新毕业老师补充力量。选派市区学校“学科带头人”、“省市区级教坛新秀”或“拔尖人才”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将城区示范性学校、强校名校的管理规范、教育理念等带到农村学校,不断推动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型。积极开展两个校区的教师轮岗,解决农村完小的短线学科专职教师缺乏等问题。专门给“一校两区”的每所农村学校配备接送车,给通勤老师发放补助。这种管理机制,极大地改变优秀教师单向流动的局面,“城乡”教师身份差异被消解,形成良性循环,变“一校所有”为“全区所有”。
推动“城乡无差别”教育,打造均衡发展“高地”。为改变近郊学校生源流失现象严重,提升办学质量,柯城区积极实施“城乡无差别”教育战略,把近郊学校打造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地”。力求发展定位“有特色”,近郊4所农村小学把握群众需求,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求精求特不求大,每所学校在教育布局调整之中重新定位。力求办学硬件“无差别”,先后投入基建资金352.4万元和装备资金66.5万元,改造4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添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力求办学水平“上台阶”,先后选派4位强校名校的校长助理、副校长当任校长,增强造血功能;选送17名骨干参加省农村教师“领雁工程”培训,增强师资力量;主动加强与城区强校名校的对接沟通,提升办学理念,学区群众对学校的认可度逐步提升,今年近郊乡镇的学区生源“回流”50余名,“城乡无差别”教育战略的成效逐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