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服务业发展仍亮点纷呈、可圈可点。
去年以来,特别是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加大推进力度,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报今起推出“浙江服务业,加速发展”专题报道,集中介绍各地和企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新做法、新进展。
浙江日报讯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浙江越红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兴全来说,世界就是这样奇妙。
2005年12月,金兴全做出决定:将“研发”从“越红控股”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并成立绍兴越红纺研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越红纺研”不仅成为“越红控股”在金融危机中转型升级的“利器”,还承揽了萧山、绍兴等地30余家企业的研发订单,成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制造业中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越红控股”的做法正成为浙江制造企业的新潮流。
激活“沉睡的产业”
“浙江制造”中蕴含着多少“浙江服务”?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去年,我省(不含宁波)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了分离发展服务业,当年产生各项地方税超过7亿元。而我省制造企业面广量大,去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万多亿元。这其中,有不少是物流、研发、营销等部门创造的,分离出来变成生产性服务企业,无疑将大大强壮浙江的“经济体格”。
一些率先行动的企业,对此有着深切的感受。
2002年9月,永康鹰鹏化工公司分离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鹰鹏物流公司。现在,这个公司成了永康最大的危化品运输企业,年运输量达50多万吨。以前,鹰鹏公司每年1万多吨的货物全靠社会车辆运输,不仅成本高,而且经常耽误正常生产。首战告捷后,鹰鹏公司的服务业“蛋糕”越做越大,下一步将创建货代公司,形成货物出口、报关、租船一条龙的产业链。
成熟的制造业,是浙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先天优势。这一点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在去年9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明确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此后在我省各地密集出台的政策中,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内容也格外引人注目。
去年底,制造业发达的慈溪市规定,对剥离服务功能、独立成立服务企业并对外承接服务的工业企业,其服务企业对外承接营业额超过100万元的,给予5万元奖励;超过200万元的,给予10万元奖励。同样,永康市有针对性地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引导,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做到成熟一家、辅导一家、分离一家。
由“浙江制造”孕育的“浙江服务”,正在被激活。
分离的“质变效应”
把中间的加工环节紧缩做强,把位居两头的研发、营销做强做大,从“橄榄型”成长为“哑铃型”。这也许是“浙江制造”最难走、也必须走的一条路。
“西子奥的斯”作了成功的尝试。截至去年,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已连续7年进入中国电梯市场三甲。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该公司还是拿到了近3万台电梯及自动扶梯的销售订单。
谈起成功的奥秘,董事长陈夏鑫认为,“西子奥的斯”不仅是国内最大的电扶梯制造商之一,更是最大的电梯服务商之一。“因为服务强,所以制造才有市场。”他说。
这缘于2001年的一次决策。那年,“西子奥的斯”将售后维修服务环节分离出来,成立杭州服务中心。8年后,杭州服务中心成了“西子奥的斯”最大的分公司,平均每个工作日可完成500台电梯规定项目的例行保养。
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什么能带来转型升级的“质变效应”?因为它不是存量的简单分割,而是培育出一个个新的市场主体。
去年11月,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离成立了传动技术研究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传统的制造业模式下,研发、营销都围绕生产部门运转,没有独立思维。研发人员大都被动应付短期性的开发任务,很难去思考今后几年引领市场的新产品,而后者恰恰是制造业不断升级的关键。而传动技术研究院分离独立运作后,已有多个前瞻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为工业企业延伸了产业链,挖出了“真金白银”。“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运输装卸支出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左右,以前基本交给外地运输公司经营。去年12月底,该公司注册成立古越龙山绍兴酒销售有限公司,将销售环节独立出来,今年2月份正式运作后,至今已实现销售收入8500万元、利润7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