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黄昏,我和女儿信步走向离家不远的玉皇山。
玉皇山在姚城的东部,离舜江名苑仅二、三百米。相比较于热闹的龙泉山,它确实太过冷清了些,单调了些,多年与之为邻的我也仅去过一两次。不是我不喜游赏,眼前的玉皇山着实少了些吸引人的地方。
道路从平整的水泥地变成满是沙尘的土路,右侧有波浪形的围墙,露出高大而暗旧的厂房,似乎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挂满半墙的爬山虎,寂寞地延伸开去,又好像证明着现在的疲惫。
“如果这里建起住宅楼,肯定会热闹起来。”女儿指着旁边的空地说。
“是的,”我接口说,“听说玉皇山周围要开发成公园呢。”
“哦,太好了!”女儿欢呼起来,一脸憧憬的样子。
转过一个弯,上山的路口出现在眼前。旁边有玉皇山公园管理处。玉皇山又叫凤山,所在地的凤山街道因此而命名。它与龙泉山东西相望,寓“龙凤呈祥”之意,为姚城的两个宝地。玉皇山海拨仅32米,面积不大,远望实为一个大土堆。它过去有名,跟“神灯”有关。传说每当春末夏初的傍晚,登临玉皇山,可望见漫山遍野闪烁着的“神灯”,甚为壮观。据历史记载,“神灯”在全国只有江西庐山的天池峰和余姚的玉皇山才有。可惜,自1952年大规模出现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今人也难以说清这个奇观的真正面目。另外,山的北坡还有一只雁井,一米见圆,深约三米,井水永远不会干涸,颇为神奇。
“我们去看看那只雁井。”女儿的好奇心被激起。既然看不到“神灯”,能见识一下永远不干的水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她率先踏上了台阶。上山的台阶都是一块块的条石,凿刻的痕迹非常清晰,一级一级向山上铺去,引导着我们攀登的脚步。
山上长满了各种草木,整座山恍如一个巨大的盆景,显得蓊蓊郁郁。身处其间,浓密的树阴扑面而来,浑身的汗毛瞬时收拢许多。鸟声“叽喳”,此起彼伏,鸟儿却看不见。风大起来了,拂在人身上,无比惬意。
拐了几个弯,我们先去南坡的“毋忘碑”亭。在现代史上,玉皇山承载了深重的屈辱与激奋。日寇侵占余姚时,屠杀抗日军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就在玉皇山脚下,三百多位军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在党的领导下,最终打败了敌人,迎来了胜利。“毋忘碑”就是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而建的。
站在碑亭前,八角的双层亭子静静肃立。亭中鲜红的“毋忘碑”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向我们诉说那段历史,又像是在构思对未来的展望。但都无言,让瞻仰者自己去细细品味、发挥联想……
转回碑亭后面,我们向山顶进发。茂密的树木,凉爽的清风,啁啾的鸟鸣,一路陪伴着我们。我们不由心情舒畅,身体通泰了许多,夏日的炎热好像远远地躲开了。
不一会儿,山顶到了。这里曾是玉皇殿的遗址,现在只留下没有名字的亭子,斑驳的模样跟以前没什么不同。我们没有多作停留,就去北坡寻“雁井”。偶然一抬头,只见西方的天空云霞灿烂,蔚为壮观。太阳刚刚落山,橘红的霞光镶嵌在青白的云边上,仿佛镀了一层黄金的边,映照着远方的楼房、眼前的树叶,焕发出耀眼的光晕,直逼眼睛。
“真美啊!”我和女儿不约而同地赞叹起来。放眼望去,楼房、街道尽收眼底,城市的生命就这样在眼前蓬勃着,舞动着。我心里一动,豁然悟到,站在山的角度,由静而观动,何尝不是一种美的收获?
四处找了一阵,草木实在葳蕤,那口井早已不知隐藏在何处了。我们只好放弃,踏上了下山回家的路。
“沙沙”,“叽叽”,一路走着,风声鸟声伴随着我们的脚步,打破了这山一贯的沉寂。有人说玉皇山是寂寞的,在我心中它却是娴静的,充满活力的。它静静地卧在喧闹的城市边沿,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默默注视着子孙们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生息、繁盛;又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处子,暂时的冷清是为了明天的热烈,它将和喜爱它的人民一道,努力创造出更加绚丽的辉煌。也许,那时候人们才会受到吸引、纷至沓来吧?
我迈大步子,四顾而望,眼前似乎展开一幅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