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当我郑重地递交上自己高考志愿的那一刻,就对我今天所学的专业,也是明日从事的行业,许下自己一生的承诺:无论兴衰荣辱,此生不离不弃。
还记得班主任一个不算夸张的冷笑话:国产的机床只能够摆放在学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做学生鼓捣的玩具。只是这般轻描淡写的寥寥几句,却刺痛了多少,和我一样,对机械行业的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和向往的年轻人。
中国的机械,就是这样一个勾起国人辛酸和无奈的领域。每次走进企业实习的时候,引导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总是带着炫耀的姿态告诉我:这是企业从德国进口的高端设备,那是从美国引进的精密仪器。我们总是喜欢举借国外的林林总总作为自我肯定的资本、自我升华的手段。当然这一切这不能迁罪于任何人,谁也不能否认当下中国制造所面临的窘境:
我们的山寨不能制造出高精度的轴承和齿轮,不能生产出多轴联动的高端机床;
我们的山寨不能开发出自主的设计分析软件,不能创造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业内民族品牌。
纵然现实中有着万般的无可奈何和诸多的无能为力,但这个我所钟情的行业却以一种从容而昂扬的姿态告诉我,请满怀信心地把希望寄放在不远的未来。
毕竟,历史给我们的仅仅只是一个甲子的时间,可我们走过的却是别人动辄需要上百年光景才能完成的跨越。六十年前,一个声音首先响彻在天安门,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地之中迈出了走向伟大复兴的步伐。庆幸当年赫鲁晓夫的言而无信,撤回了所有苏联的在华专家,给了中国以自力更生的机会。是的,自力更生,正是这四个字让我们创造出自己的大卡车和大轮船,打造出自己的原子弹和东方红。而今,我们已不再是那个,失去别人援助的手,就让一切陷入瘫痪的中国。
这般天地沧桑的六十年,这般风雨前行的六十年,我们建立了何等稳定的环境,社会主义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引导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
而这一切都为未来埋下了有力的伏笔。
今天——
我们用自己生产的重型机械,为埋在废墟下的亲人们开辟出生还的通道,感动天地;
我们用自己研制的特种钢材,支撑起“鸟巢”的钢骨脊梁,惊艳世界;
我们用自己设计的神舟七号,迈出了太空第一步,震惊宇内。
我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中国机械的家族,一定会迎来自己的奔驰和通用,必定能拥有自己的大飞机和航空母舰。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机械人,尤其的是,作为浙江大学的机械人,也许我们身上的肩负和担当会比常人更沉重一些,公忠坚毅,能担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前路漫漫,我们任重道远;风雨兼程,我们义无反顾。齿轮是冷的,轴承也是冷的,我们的热情却是永远滚烫的!今日求学于巍巍浙大,明日擎起我中华制造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