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0月23日讯(记者 廖小清 通讯员 商玉坤)今天上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利民作客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与网民在线交流。赵利民透露,浙江力争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截至访谈结束,浙江在线直播专题页面访问量达到10.92万人次。
浙江渔民收入破万元,预计今年可以增长8%
赵利民告诉网友,截至2008年底,浙江共有渔业船舶50200艘,其中生产渔船近47000艘。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浙江渔民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1029元。
今年以来,由于受到国内燃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柴油占渔业成本特别是海洋捕捞业等生产成本的比重非常大,对渔民的收入会有些影响。对此,浙江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对从事捕捞、养殖生产的渔民给予柴油补贴,以及大力推进渔船节能降耗工作等方式,从而降低渔业生产成本,提高渔民收入。
“从目前来看,浙江水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市场运行平稳,价格稳中有升,不过出口形势仍然较为严峻。”赵利民说,今年1至9月,全省水产品总产量为242.19万吨,同比减少了1.53%,出口额为7.98亿美元,下降幅度为17.14%。
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和燃油价等影响,赵利民对渔民的收入仍然充满信心。他说,与去年相比,预计今年渔民的人均收入可以增长8%左右。>>点击查看
浙江人不必担心没鱼吃,而且品种会更多味道会更好
不但要让渔民增收,而且要让大家有鱼吃、吃好鱼。
网友“渔塘”向赵利民提问:“鱼一直这样捕下去,总有一天会捕完的,浙江如何保证鱼类的繁殖?不要再过几十年就没鱼吃了。”
“现在不必担心没有鱼吃,将来也不必担心。”赵利民说,改革开放之前,大家吃鱼还要凭票,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彻底告别了吃鱼难的状况。改革开放之前,浙江人均供鱼量是7.9公斤,如今人均已达到100公斤左右。
近年来,浙江海洋与渔业部门一边积极控制捕捞的强度,一边打击非法捕捞,并不断开展增殖放流,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化的养殖,近30年来,浙江养殖的产量差不多占到整个水产品产量的三分之一。此外,还鼓励改造老鱼塘,实施百万亩的标准鱼塘的建设,目前已完成近90万亩老鱼塘的改造,在全国开创了先例。
赵利民表示,今后,养殖方面的产量还会继续上升,“所以这位网友不必担心没有鱼吃,肯定会有鱼吃,而且鱼的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
与此同时,海洋渔业部门正在想方设法,丰富海洋的鱼类资源,使稀少鱼品种通过努力,加速繁殖,逐步恢复数量。从而让海鲜的价格变得更加实惠,让大家吃得起、放心吃。>>点击查看
力争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浙江海岸线总长6486.24千米,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全国之首。丰富的海洋资源为当地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地利。作为海洋大省,浙江是如何规划未来美丽蓝图的?
赵利民说,为进一步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在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将以港航建设为龙头,以发展新型临港产业为主线,以沿海产业带、城市群建设为主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海上浙江。
一组数据显示,浙江海洋经济总产出从改革开放前的不足百亿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7000亿元,列全国第5位,增长70倍以上。其占全省GDP的比重也从2002年的7.5%提高到2008年的12.5%。
在新的时期下,赵利民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力争到2012年,海洋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和沿海城市,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