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3月10日讯初春,永嘉县陡门乡梅岙村的青龙坡上游人如织,300亩梅花次第开放,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村口“梅苑山庄”农家乐老板说,每逢周末,村里会涌进六七千游客,农家乐人满为患,连吃饭的桌子都难周转。山上梅花开得“闹”,游人却比梅花多。
梅岙村村口的青龙坡,被命名为“梅园”,免费开放。顺着青龙坡1500米的步道拾阶而上,梅树疏密相间,各种梅花灿然开放,暗香浮动。
一进村,我们就先见识了梅岙村的“一怪”,穿村而过的溪水清澈见底,溪里的彩鲤悠闲地侧躺着睡觉,游人靠近才会惊吓游走。村里的道路笔直开阔,顺着大路往里走,村中央的一幢白色房子里,集合了全村的家畜。里面,猪、牛等家畜都被分门别类整齐圈养。不远处,是生态公厕,村支书陈荣区介绍说,地下铺设着一条自西向东、贯穿全村的1000米长排污管道。
正在摆弄梅花盆栽的村民告诉记者:“5年前,村里家畜乱跑、茅厕乱建,夏天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和现在根本没法比。”
梅岙村的美丽蜕变,得益于在外创业的村干部,村民们说,梅岙能有今天,全靠了他们。
梅岙地处偏僻山区,地瘠人穷。上世纪80年代,村里青壮年陆续外出打工、做生意。一些能人凭借聪明肯干、吃苦耐劳,在外地创业,有的甚至将户口迁到了北京等大城市。看到留在村里的乡亲依旧贫困,这些外出闯荡多年、率先鼓起腰包的能人们,决定一起出资出点子,建设一个全新的梅岙。
一些能人将外出赚来的钱投入本村的建设中,一些人则直接留了下来。当地村民戏称这些户口早已不在本村的领头人为“村外委员会”。现任村支书陈荣区是在柳州做鞋类批发的大老板,以往春节过后,他都要回到柳州继续做生意。但因为今年来村里赏梅的人太多,春节至今,他一直没有离开。村委会主任陈继松也是如此,他在北京从事电缆和房地产生意,从北京回村后,“家乡有了羁绊,一直没有回去”。
从2006年起至今,“村外委员会”一共集资200多万元,平整扩建村中道路,拆除四散的牛栏、猪圈和茅厕,建起了集村民监督委员会会所、村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协会于一体的综合楼。
梅园的修建同样得益于“村外委员会”,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大办钢铁,梅岙满山满岙的梅树曾被砍伐一空。鉴于整个温州地区观赏梅花的地方很少,“村外委员会”商量在村里建一个观赏梅基地,不仅可让梅岙名实相符,更可让梅花产业带着村民富裕起来。在“村外委员会”的带动下,当地村民集资60多万元,辟地300亩,从安徽、江苏等地引进了30多个品种的5000多棵梅花栽植成活。伴随着游客的大批到来,村里陆续建起了四五家农家乐,一家宾馆,吃住一条龙接待游客。
依托梅花发展旅游业,当地村民拓展了增收渠道。质量上好的番薯干、金银花、生姜成为游人青睐的抢手货。“番薯干在市场上一斤也只能卖到2元钱,在这里可以卖到5元。我们村里的早就卖光了,村民受益不小。”村委会副主任李丐永指着梅园脚下的摊贩说,最近两年,每年赏花期一开始,当地的土特产就卖断了货。一些游客对当地的土特产念念不忘,春节前夕就大批量订购。“村里年人均收入已从2007年的3000元上升到2010年的7000多元。”
目前,梅岙村已经成为温州市最大的赏梅基地。“村外委员会”正商量着在山上种植观赏桃树、杏树,游客一年四季都能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