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问题事关农村稳定,必须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把工作做细做实
官路镇地处仙居城郊。近年来,许多重点工程分布在官路辖区内,征地、拆迁等造成的矛盾纠纷较多,加上地理和人文等因素,村民好诉喜讼,动不动就上访。
“到县城这么近,上访起来方便。”一位老上访户说的话反映了一部分人的心态。
5年前的9月,王益群调任官路镇纪委书记。赴任前,县纪委领导叮嘱她:“官路情况特殊,要花大精力把信访问题处理好!”
信访调处,处理起来不仅复杂,还要顶住各种压力。而王益群总是既耐心细致又坚持原则地调处一件接一件的疑难信访案件,受到同事和群众的好评。
桂坑村派性严重,村情十分复杂。多年来,村两委关系不和,为了一个“权”字,谁也不买谁的账,始终坐不到一条板凳上议事。3年前,村级换届选举后,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竟然将村委会办公室搬出村办公大楼,设到村原小学内办公,以示与村党支部“抗衡”。
与此同时,桂坑村不少村民上访,反映村两委不团结,形不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整治。
问题的尖锐、棘手,可想而知。王益群当即抽调人员,成立调查组,进驻该村。
在桂坑村,王益群从村南到村北,从村头到村尾,差不多把家家户户走了个遍。有时候,夜深了,村民已经躺下了,王益群干脆坐在他们的床沿上,了解村里的情况,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刚好碰到村干部在家里吃饭,王益群会坐在餐桌旁谈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经过王益群半年的艰苦努力,桂坑村两委之间的积怨逐渐化解,矛盾慢慢消除,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这“两块牌子”又挂在了一起,双方终于能够心平气和地坐到同一条板凳上议事了。村民们看到这些变化,心里很高兴,说,我们桂坑村的发展有希望了。
北岙村有块43亩的溪滩地,被省、市有关部门批准为工业开发用地,但遭到七八户村民的反对。这些村民以村里账目不清为由,到处上访。
王益群专门成立了清账小组,对该村账目进行彻底清查,得出的结论是,所有账目清楚,不存在经济问题。
但村民仍以种种理由上访,村干部觉得委曲,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要让这些村民息访,最好的办法还是上门,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
王益群做思想工作很少打官腔、讲大道理,说的都是一些十分朴素的实在话。她说:做人要讲道理;你完全有反映问题的权利,但要有序反映;清白的干部受到委曲,会影响到村里的发展,你总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吧;与干部有意见可以,但应该实事求是,否则,你是要负责任的啊……
这些话有理有节,村民们听得进,想得开,思想逐渐平稳,上访的念头彻底打消。
王益群曾对多次对办公室的同志说,信访问题事关农村稳定,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沉下身去,与上访者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他们为什么上访、解决的难点在哪里。
“王益群处理信访案件特别仔细,”这是同志们对她的公认。“通常情况下,一起较小的信访案件,找双方当事人了解一下情况,劝一下,也就算了。但王益群却不这样,对每一起信访案件都特别‘较真’,一定要多方查证、记录、归档,目的是让当事人明白、放心。待双方明确表态息访、握手言和后,这起信访案件才算处理完结。”官路镇纪委委员郑锡建说。
北岙村有两个村民,因一笔20元的借款发生纠纷,一个说已经还了,还款那天你在喝酒;一个说,没还,自己记得清清楚楚。最后,纠纷引发上访,都说对方损害了自己的声誉。
王益群接待了两个当事人,在认真听取他们的陈述后,还到北岙村向多名村民了解两人为人情况。最后,通过调查和大量的走访,王益群认为,两位村民平时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在群众中信誉良好,口碑不错,不会有意赖对方这点钱。之所以各执一词,是因为双方或一方记忆有误。
鉴于当时没有第三者在场,要证实某一方的对错相当困难,王益群就自己掏出20元钱给借款的村民,同时好言相劝。从此,两村民不仅不再上访,而且关系和好如初。
在不到四年的纪检工作中,王益群严肃查办了12件违纪案件和29件信访件,全镇信访量连年下降。2007和2008年,官路镇纪委连续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王益群被评为全县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